通道侗族自治县:侗乡无处不飞花
发布时间:2021-04-30 17:3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李夏涛
0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员会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4年以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紧扣“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全面压实各级责任,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举全县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目前,全县7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30户469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72%降至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通道将充分利用好5年过渡期,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同时,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抛荒、粮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大力发展山地精细农业,加大对“两茶一药”等重点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增面积5万亩以上。

着力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以村规民约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生活化,继续实施“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抓住国开行等金融联合体集中助力通道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完善乡村振兴投入增长、城乡融合发展等机制,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侗乡无处不飞花

——通道侗族自治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全景。王启友 摄

技术人员在万佛山镇石壁村迷迭香种植基地查看迷迭香生长情况。黄俊 摄

独坡镇虾团村村民在采摘中药材“黑老虎”。刘强 摄

导读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通道侗族自治县1791名干部组成的“四支队伍”奋战在一线,通过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战略,走出一条“用美丽战胜贫困”的产业脱贫之路,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美好愿景,在侗乡变成现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卢嘉俊

通讯员 罗晓明 吴祥淼

人勤春光美。

4月18日,一场春雨刚刚过去,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寨,侗胞们唱着侗歌,跳着哆吔舞,置身美好春光里。甜甜的歌声,唱出了脱贫后走向幸福新生活的快乐。

通道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名,是湖南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86年前,红军长征从这里转兵西进,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通道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扶贫新路。2020年2月,全县7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30户469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72%降至零。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勠力打好攻坚战

“贫困大山”掣肘发展,摆脱贫困重任在肩。

2014年,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通道22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打响。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全县上下要凝神聚力,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把通道建设成全县各族人民美丽幸福的家园!”通道县委主要领导说。

攻坚不畏难,干部向前冲。全县1791名干部组成的“四支队伍”奋战在脱贫一线,攻坚拔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收获,共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6000余个。

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以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确保全县各级一以贯之抓扶贫、真刀真枪促脱贫。

强化资金保障,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2.11亿元,县财政投入1.2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3.5亿元。

城乡统筹,比翼齐飞——绘就发展“同心圆”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通道有效发挥县城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构建起“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通道侗乡的村村寨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到处是喜人的景象。

实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农村道路、农网改造、通讯网络、卫生室、文化活动设施六大工程建设“全覆盖”,全县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通道投入12.86亿元,提质改造和新建村组道路1179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811公里,解决了22.8万人出行难题,全县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3处,提质改造325处,解决了21.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项目164个,152个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全县行政村光纤、“村村响”和4G覆盖率达100%;建成124个村级卫生室,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

智慧党建,倾心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的心愿,他们帮我实现了。”2020年7月,通道万佛山镇木脚村八组贫困村民王林关通过“智慧党建”,向村支两委提出为住房添瓦的“微心愿”,被认领实现。

通道在怀化市率先试点建设“智慧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商务、社会服务“五务合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道紧扣组织、管理、服务、治理“四个维度”,深化探索“两微服务”有效实践,贯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几年来,县财政统筹资金,推行“菜单制”“项目化”服务模式,开展“微服务”“微建设”,及时帮助贫困群众(含非贫困户),解决好单靠其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

精准对标,精准施策。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通道集中力量推进扶贫政策落地落细,编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保障体系。

安居为先,改造危房护安全。通道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14户,解决了32182名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危房改造工作获2019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

健康为要,济民危困除穷根。通道全面落实“一覆盖、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政策,率先在全省推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一站式结算管理。

教育为本,爱心雨露育英才。近年来,通道资助贫困学生(幼儿)166802人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补助贫困学生9948人;加大投资力度,乡村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旅游带动,精准发力——用美丽战胜贫困

“用美丽战胜贫困。”通道县委主要领导介绍,通道依托“民俗、生态、红色”三大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战略,走出一条“用美丽战胜贫困”的产业脱贫之路。

悠悠坪坦河,歌在河岸唱,船在水中行……自2020年国庆节以来,通道首创的全国侗族地区大型侗寨山水实景演出《戊梁恋歌》,在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精彩上演,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通道民族特色旅游一张新名片。

通道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奖补、减免门店租金等,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家饭店、旅游商店、农家客栈等。

拉长产业链,激活全要素。围绕“土”“特”两字,通道以游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做旅游商品开发文章。

如今,大山里的贫困户纷纷被拉进草鞋编制、芦笙制作、银饰加工等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

百年侗寨“活”起来,百姓日子“火”起来。近年来,通道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建成旅游侗寨32个、休闲农庄20余家、农家乐111家,持续带动4000余户1.2万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及关联产业。通道连续5年获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

“村企合一”,一村一园——走上共同富裕路

2017年以来,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资源优劣、发展动力等因素之后,通道立足实际,推行“村企合一”,在牙屯堡镇文坡村、双江镇琵琶村、万佛山镇木脚村进行试点,并在全县推广。

“村企合一”,即以村党支部为政治主体,以村级公司为经济主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依托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行人头股、土地股、发展股、扶贫股、管理股、公益股“六股分红”。

“村企合一”把农民组织起来跟着党组织,走集体经营、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通过“基地+”“生态+”模式,发展生态种养、休闲观光、花卉苗木、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村民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按照“一村一园”“一村一品”标准,通道采取“抱团发展、村级公司带动、企业帮扶”等方式,扎实推进152个村级产业基地建设,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消除,村民入基地“挣三金”,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脱贫故事

特色种植摘穷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卢嘉俊

通讯员 吴祥淼

4月17日,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北堆村,村民陆安军一大早便来到自家的牛尾菜基地,看到新苗长势不错,他欣喜不已。

牛尾菜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春天长出的嫩芽和嫩叶可食用,口感好,无异味,是极具营养价值的山野菜。

曾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陆安军家,这两年通过发展牛尾菜特色种植,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一举摘掉穷帽。

2016年,陆安军的妻子不幸摔成重伤,造成脊椎损伤,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孩子正在上学,陆安军只能在附近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让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

“摆脱贫困,需要勤劳和智慧。”2017年,陆安军决定,种植当地很少人了解的牛尾菜。由于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陆安军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没有种子,一个人奔走在田边地头,寻找野生牛尾菜;没有种植技术,就去镇、县请教农业专家,到书店买来种植方面的书自己钻研……

2017年春节后,结对帮扶人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被陆安军的执着感动,帮他争取到去安江农校学习培训的机会。

学习回来后,陆安军在村里流转20多亩土地,2亩作为牛尾菜育苗基地,余下的土地种植牛尾菜。经过反复实验,他摸索出本地牛尾菜最佳种植管理技术,成功突破种苗繁育关。

2017年底,陆安军主动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陆安军通过种植牛尾菜不但脱了贫,还住进了新盖的楼房里,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2019年,陆安军注册成立了通道裕农牛尾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加入,为村民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今年的愿望,就是开建100亩左右标准化牛尾菜种植示范基地。”随着牛尾菜市场逐渐扩大,陆安军对牛尾菜种植信心百倍。

帮扶故事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卢嘉俊

通讯员 吴祥淼

“农历腊月二十一,上午去财政局协调项目资金;下午走访省外务工返乡贫困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4月19日,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罗武村,记者翻阅省统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志强的驻村日志,看到他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2018年3月,周志强主动请缨,到罗武村开展驻村帮扶。他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侗乡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为罗武村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这是周志强在村里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他鼓励群众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工作队建立起4个利益联结机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生产,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周志强和工作队统筹协调下,罗武村组建“向前冲”生态农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为平台,流转土地320亩。2019年种植湘莲100亩(套养荷花鱼900公斤)、五香草168亩、迷迭香40亩、石菖蒲12亩。去年8月,村里举办第一届荷花节,收入118万余元。

驻村帮扶以来,周志强和工作队筹集各级各类资金1367.85万元,帮助罗武村改造提质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累计新修通村达组公路15.55公里、机耕道2.95公里,形成了覆盖罗武村各村民小组的完善的道路网络。新建入户道路,新修停车坪,新建灌溉水渠,对村小全面改扩建……真正让村民受益。

2019年底,罗武村高质量脱贫出列。对罗武村的未来发展,周志强充满信心。他说,接下来,还要抓紧时间,把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让罗武村真正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