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人就地就业——
一个侗乡小镇的“就业经”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龚卫国 郑蕾
小镇是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大门”,也是怀化的“西大门”,
水河蜿蜒其间,叫公坪。公坪镇区域面积85.5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多人。
“六稳”“六保”,首要是稳保就业。在公坪镇,30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其秘诀是什么?3月17日,记者进企业、访农家,探寻答案。
小菊打工
小菊不小,大名叫吴小菊,今年53岁,公坪镇桐树溪村人,系脱贫户。
上图:吴小菊(左)和工友在一起。
在位于芷江工业集中区公坪工业小区的怀化市明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吴小菊正在车间做“串串”。她细心地将一颗颗玉米粒插入竹签内。
明友食品主打产品是芷江鸭系列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解决了当地村民近200人就业。
“你吃烧烤时的无骨鸭掌、玉米串串……可能就是我生产的。”吴小菊自豪地对记者说,她在这里一个月可赚两三千元。工作之余,还可以接送孙子读书。
公坪镇,曾是老芷江工业集中区所在地。镇党委书记曹晓宁介绍,为了稳保就业,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该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培优育强,明友食品、唐人神、鑫派丽等14家规模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200余家小微企业形成企业聚集带,建设扶贫车间3个及就业扶贫基地1个,300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其中脱贫群众230余人。
“七妹”开店
“七妹”不是妹,是个大老爷们,叫张化冬,今年51岁。
在公坪社区銮塘片区,“七妹”在㵲水河边开了一家“七妹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七妹”张化冬。)
为帮助村民就业,该镇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一方面通过“一村一品”,确保村民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
“这里10家农家乐,有5家是我和亲戚开的。”“七妹”乐呵呵地说,他有8姊妹,除了老三是女的,其他都是男的。“七妹”排行老七,父母盼望生个女儿,于是管他叫“七妹”。
公坪镇距怀化市中心仅9公里。銮塘片区靠近中国侗文化城景区,又临近㵲水河,这里成了怀化市民出游的“后花园”。
“2001年,好多游客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我们就搭了个棚子,接下了第一单。”“七妹”说,这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其他亲戚也跟着办起了农家乐。
2016年政府投资1400万元,拉通了门口这条全长5.3公里的高标准沥青碎石路旅游专线。路通了,“七妹”一年赚20多万元不成问题。
公坪镇镇长丁芷安介绍,近年来,公坪镇把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公坪社区土家族、侗族文化优势,发展精品旅游业,引进投资商。去年,该镇接待游客15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梁总”种桃
高庄村黄桃基地,漫山遍野中,桃花盛开,分外妖娆。“一到周末,好多城里人来这里拍婚纱照哩。”芷江宏祥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章付说。
梁章付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过高庄村村委会主任。2010年,他在村里“吃螃蟹”种黄桃,初尝“甜头”,人称“梁总”,不少村民跟着种。
为了扶持高庄村黄桃特色产业,政府将产业扶贫路修到了基地山上。
(梁章付在黄桃基地)
如今,合作社黄桃种植面积1500亩,共有社员82户,全村54户脱贫户均加入了合作社。农忙季节,基地需要请300多名村民务工。
该镇着力扶持高庄村黄桃、通溪村香芋、孙家冲村果蔬、桐树溪村龙虾等特色产业。通过发展“一村一品”,让全镇5个村1个社区都有拿得出手的产业,确保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
(原载《湖南日报》3月20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