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做投资的方式选择扶贫项目
——记省金融监管局派驻丛溪口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惠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夏涛
2020年12月28日,沅陵县官庄镇丛溪口村村部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当天是该村罗汉果种植户领取当年第三批卖果钱的日子。20余户种植户少则领了近2万元,多的有8万余元。
贫困户邓宗华承包了近50亩罗汉果种植地,前两批果子卖了8万多元,加上这一批的8万多元,今年种罗汉果赚了17万元。
“村里扶贫产业发展得好,多亏有了一个懂经济、会算账的好队长。”手里捧着红票子,脸都笑红了,邓宗华开心地告诉记者。
邓宗华所说的队长,是省金融监管局派驻该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惠。
2018年4月,36岁的张惠受单位委托来到丛溪口村扶贫。当时,这个地处湘西北深山里的穷困村庄,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土地大片荒芜。对此,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张惠,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张惠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在大量的走访摸排中,学金融、懂市场的他渐渐找到了丛溪口村产业发展的出路。
罗汉果原产于广西、广东等地,以食用、药用为主,味甜。地处湘西北大山里的丛溪口村,为何种起了罗汉果?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张惠介绍,村里土地抛荒,杂草齐人高,除了成立黄牛养殖合作社“负责吃草”,发展种植业势在必行。
发展扶贫产业需要算细账。“我是学金融的,那就用做投资的方式来选项目。”在丛溪口村罗汉果基地旁,张惠向记者娓娓道来,“目标是要发动群众,成规模发展产业,还要考虑初期资金投入少、技术易掌握、市场容量大、价格波动小的产品和项目。”
按照这个思路,张惠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拜访了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科研单位,以及省内的药业、农业龙头企业,在比选了50多种经济作物后,最终决定发展罗汉果种植。
丛溪口村罗汉果种植合作社很快成立,并与湖南华诚生物资源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扶贫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带动贫困户全员入股,资金、市场、技术、劳力同步得到支撑。
经过2年多的发展壮大,如今,丛溪口村罗汉果种植面积达239亩,产值近100万元,种植大户获了利,贫困户也分了红,村集体经济也逐年增加。
会算细账的张惠,按照这个思路在丛溪口村继续发展扶贫产业。除了罗汉果,还发展黄精种植50亩,2020年产值实现20万元;黄牛存栏120余头,产值超过100万元;生猪存栏800余头;产值300余万元;养蜂1000余箱,产值80余万元。昔日产业空白村,如今个个产业“开花结果”,群众喜上眉梢。
“给脱贫加把‘锁’,给产业添把劲。”2019年,张惠向单位提出建议,发动金融单位捐资60万元,分别设立村产业奖励基金和救助基金,持续激励村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帮助因灾和因学贫困村民,防止返贫、致贫。
扶贫干得好不好,老百姓心中有本账。贫困户谭周成自作8米长横幅,上写“脱贫攻坚、共产党好、扶贫工作队好”大字,挂在自家门前公路边,表达内心感激。
“工作队员住村部开伙食,经常有贫困户自发送菜上门,拦都拦不住!”村党支部老书记谭显禄说,一把小菜一份情,老百姓送的不只是菜,而是变富不忘扶贫人的浓浓恩情。
得益于扎实的工作,在省、市、县三级的贫困村退出验收检查和核查中,丛溪口村均获得100%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得到省专项检查组的赞扬和肯定,工作队连续2年被省驻村办考核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