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引导社会资本治理荒山荒地 有效解决环境治理需求与资金不足的矛盾
湖南日报7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米婕僡)时下,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洞坡村60多亩“坡改梯”玉米地散发着清香,丰收在望。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通过湖南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以投代拨”支持整治,荒山变成高产玉米地。
湖南在全国率先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拓宽筹资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新晃是该基金首投项目县,其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项目。
2021年12月,新晃与湖南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签订合作协议。在协议的引导下,今年该县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资入股,撬动解决废弃荒坡、荒山修复治理投入难题。今年,投资1.25亿元开展废弃矸石矿区及周边土地综合整治,投资8000万元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进行建筑垃圾再利用。目前,洞坡村荒山改造为连片玉米地已初见成效;晃州镇杨家桥村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该采石场生态修复后,可恢复旱地58亩,每年预计为周边村民增收87.2万元。
“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成立和新合作方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环境治理需求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新晃县委书记周重颜介绍,目前,新晃正在对22个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对1万亩废弃及污染土地进行整治,其中历史遗留矿山面积达29.1公顷。建筑垃圾消纳场及建筑垃圾再利用项目完成后,年可回收处理建筑垃圾40万吨,生产再生骨料10万吨、环保多孔砖3500万块。
(原载《湖南日报》7月30日09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