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陈淦璋
【江湖传说】
“小二,来两斤牛肉、一壶好酒。”闯荡江湖,英雄好汉们吃的是什么品种的牛肉,如今已不可考。但楚尾黔首、夜郎古国之地,酒桌上少不了新晃黄牛肉。
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古有晃州之称),民谣“鸭保寨,牛肉、豆腐当小菜”流传至今。《晃州厅志·职官》记载,宋代淳化年间,晃州刺史田汉权多次遣使赴京进贡丹砂、白蜡、牛脯等物品。宋太宗赵光义赞赏晃州干牛肉味美可口,亲自召见了田汉权,并赐予器币。
2010年,新晃黄牛肉获国家地理标志,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7月19日,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乡彩波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彭彩波在给黄牛喂食。 本版图片均由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寻味三湘】
天然氧吧里,新晃黄牛的“好日子”
新晃的山,连绵不绝。从县城出发,前往步头降乡的公路两旁,山坡上可见一群群黄色、淡黄色的牛,在绿色植被衬托下格外惹眼。
很快,记者来到步头降乡土鹿坪村的彩波家庭农场,存栏牛104头,其中能繁母牛63头。农场主人彭彩波介绍,新晃黄牛个头中等偏小,公牛头短额宽、肩峰明显,母牛头较秀长,很好辨认。
“新晃黄牛个头不算大,体躯较短但肌腱强劲有力,行动敏捷,爬坡性能强。”彭彩波谈起养牛可是滔滔不绝,“赶着牛儿下坡上山,是人生一大乐趣也。”
新晃黄牛属于湘西黄牛,是湖南地方良种畜禽。长期以来,在新晃这片土地上,黄牛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听的是侗族大歌,住的是天然氧吧。
此言不虚。新晃黄牛养殖区,天麻、杜仲、红豆杉、牛遗等名贵植物俯拾皆是。这些名贵的中草药,就是黄牛的“白米饭”,餐餐必用,植物的精华自然积聚到了黄牛的肉质之中。牛儿放牧在山间,空气干净得可以闻到草木的香甜,河水澄澈得可以直接掬一捧入口。每天在此俯仰天地呼吸晨昏,天地精华早已渗入黄牛的五脏六腑。
记者沿路看到,美丽的侗族姑娘扬起牛鞭,婉转的侗族歌谣响彻山川。黄牛在回荡的歌声里山上山下往返“散步”,过着令人羡慕的“神仙日子”。
(7月19日,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乡彩波家庭农场里肥硕、结实的大黄牛。 )
品种到品牌,壮大黄牛产业
作为地方良种畜禽,新晃黄牛由于生长慢、成本高,产业发展缓慢。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黄牛产业,打造新晃黄牛品牌,产业发展才步入“快车道”。
县里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制定和推广《新晃黄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湘西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标准化栏舍建设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建成全省最大的县级黄牛品改服务中心,年均完成品改近2万胎次,规模场(户)肉牛品改率达100%。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晃黄牛产业执行产业长杨瑛介绍,黄牛品改保留了新晃黄牛原有的优势,克服生长慢、出肉率不高的缺点,养牛变得有利可图,加快了种群壮大。目前,全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近1800户、3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90个,黄牛年饲养量近14万头,年出栏量5万余头。
(7月19日,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加工牛肉食品。)
扶持黄牛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强化黄牛产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顾问,全程指导新晃黄牛产业发展。打出一套“组合拳”,统筹抓好种源建设、疫病防治、饲草料保障、金融支撑、品牌提升等重点环节。
着力补短板,加大科技培训等服务力度,科技特派员与养牛大户“牵手”,提高肉牛标准化养殖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全省率先设立黄牛养殖贷款风险基金,形成“黄牛贷”和“黄牛保”的新模式,努力破解养牛融资难题。
黄牛产能上规模,县里主推繁育、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让黄牛产业真正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牛产业”。
一桌“全牛宴”,从头吃到尾
来到养牛大县,自然要吃牛肉了。新晃黄牛肉的氨基酸含量高,有10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煮汤时“放一片香一锅”。
早上,来一碗牛肉粉。县城里,黄家带皮牛肉粉馆的老板杨天志说,这些年来,自家粉店的生意都不错,每个月仅牛肉码子就要耗掉400公斤牛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中午,少不了“全牛宴”。顶级版的“全牛宴”是侗乡人民待客的最高礼节,46道菜分别来自黄牛身上的不同部位。湘菜大师李玉辉表示,有些特定的选料,一头牛还不够,需要宰杀几头牛才能做齐一桌“全牛宴”。
(7月19日,新晃侗族自治县,色香味俱佳的全牛宴 。)
位于新晃县城的佬蔡全牛食府,餐馆面积达到600余平方米,在当地颇有口碑。食府负责人吴昌波一口气介绍开来:一桌标配版“全牛宴”共12道菜,从头吃到尾,包括牛气冲天、牛脑花、小炒牛舌、酸辣黄喉、牛百叶、鲜牛肉、口味牛排、牛肉饺子、双拼牛宝、乌鸡牛鞭汤、干锅牛脚、富贵牛尾,总价不过700元,每天限量供应25桌。
“来到新晃,就是要吃最鲜美的牛肉。”吴昌波带着记者来到后厨,看起了新鲜的食材。他说,牛气冲天这道菜镇得住场子,由半个牛头做成,至少要提前卤制两个半小时以上,也代表了咸香酸辣的湘西风味。
【茶余饭后】
吃的是美味,也是历史
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省家畜育种工作站副站长 张佰忠
新晃黄牛肉,香味浓郁、肉质细嫩、口感柔韧、富有嚼劲,归属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巫陵牛。
在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侗族人世代驯养巫陵牛。其肌肉发达,骨骼坚实,体躯较短但肌腱强劲有力,行动敏捷,爬坡能力强,适于山区饲养。
历史上,牛只来往频繁,巫陵牛散布于湘、鄂、黔三省,在湖南名为湘西牛,在湖北名为恩施牛,在贵州名为思南牛,但三者来源相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体型外貌亦极相似。《沅州府志·乡都》记载:“龙溪口市,……市五谷、豕、牛、羊肉之类俱集,贩豆、晃州黄牛肉尤多。”
由于养牛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产区各族人民养牛的积极性。在新晃侗族自治县,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广泛开展黄牛选美、斗牛、跳牛舞、给牛过生日等活动,在爱牛、惜牛、敬牛的民风民俗中,有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如今,新晃当地非常重视肉牛产业,持续推进品种保护、品改提质、品牌监管等,在全省肉牛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一审:胡信松;二审:李伟锋;三审:金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