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进曲 老区换新颜
——麻阳凝心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苗乡换新颜。 张杰 摄
韩道旺 段唐平 谭雅丽 卢嘉俊
十年砥砺奋进,麻阳日新月异。
十年来,麻阳苗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1.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487元,增加到2021年的283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3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1779元。
十年来,麻阳从“中国冰糖橙之乡”升级为“中国冰糖橙之都”,荣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百佳康养县市”等称号,“最美高铁”张吉怀建成通车,698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质量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麻阳秉承革命老区“敢闯善干、鼎新思进、勤奋坚韧、赤诚担当”风格,立足生态长寿优势,做大做强“三水五色”特色产业,建设“一县三地”,全面对接RCEP联盟合作、全力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全县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连村联创”干出麻阳风格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麻阳坚持让村民下山,让产业上山,引领村民拔“穷根”、栽“智根”、勤致富,并创新推出“连村联创”模式——“村与村联合起来,实行强村带弱村,产业共建,利益共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今年红心猕猴桃商品果预计有25万公斤,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6个村可以实现100万元的股份分红。”在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宝库岭”扶贫产业园,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看着挂满枝头的猕猴桃,脸上难掩笑意。
楠木桥村流转5000余亩荒山,开发建设全国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后,通过该园孵化发展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和“宝库岭”扶贫产业园。以“四跟四走”“连村联创”的创新实践,为麻阳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党建引领扶贫写下生动注脚。
2019年,麻阳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2020年,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970户698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龙升社区被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脱贫户在楠木桥村“连村联创”产业园务工。(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户户脱贫群众增收致富,一个个脱贫乡村沧桑巨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麻阳把基层党建作为动力引擎,以“党建工作”串起“产业链”,先后建立农业企业党支部14个,覆盖农业企业20家,下派党建指导员10名。
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了396名“土专家”“田秀才”,200多户柑橘种植党员大户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实施“品种、品质、品牌”精品战略,逐渐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品种改换、技术改造,激活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该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罗学艺介绍:“把党员聚集到产业一线,把党建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不断在‘强基础、育头雁、壮产业’上下苦功,全面推动产业从‘优质’转向‘优价’,让人力变人才。”
“三水五色”展现产业“活力”
三水:“温泉水”“矿泉水”“锦江泉酒水”;绿色:生态康养;橙色:冰糖橙、黄桃等特优水果;红色:滕代远纪念馆(故居)、湘西第一支部旧址;古色:传统村寨、盘瓠文化;金色:地下矿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麻阳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定位不动摇,做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统筹”三篇文章,加快打造有魅力、有记忆的“三水五色”新麻阳。
雷定水是麻阳冰糖橙种植大户,刚开始橘园只有80亩,收入只有3至4万元。通过坚持“把橘园当成家园管、冰糖橙当儿女养”,实践探索果园管理技术,编制了《雷定水柑橘管理技术手册》。目前,雷定水拥有橘园220余亩,主要品种包括冰糖橙、血橙、脐橙、锦蜜、蔻橙等橘类产品。最近这几年,橘园各类橘子年产量达40万公斤以上,收入达180万元以上。
冰糖橙产业化发展。 滕树明 摄
像雷定水一样的冰糖橙种植大户,麻阳有369人。目前,全县冰糖橙种植面积达到28.5万亩,年产量46.8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面积与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1年,麻阳柑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达22.5亿元。
“一特两辅”产业迈上新台阶。麻阳设立特色农业产业办,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进“一区三园四基地”“三品一标”建设,探索出了黄连冲农资集采、乡土技术人才服务等特色经验做法,让特色产业发展插上翅膀。2021年,麻阳冰糖橙价格同比实现翻番、黄桃价格同比增长60%,成功引进年产3万吨“柑橘酵素深加工生产线”。
中药材、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县枳壳、黄精、五倍子等富硒中药材总面积10万亩,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石羊哨、隆家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扎实推进,滕代远纪念馆及故居获评“湖南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8月26日,麻阳“长寿康养谷”综合型乡村旅游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该项目集生态观光,健康养生,研学教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团队建设等功能为一体,总面积达1.2万亩,总投资将达5亿元。
商贸物流快速崛起。麻阳农业电商物流园占地500亩,入驻电商企业116家,年交易额达2.2亿元。“智慧云仓”占地50亩,总面积2万平方米,日处理加工农产品1000吨,日包裹发货量达10万单。
柑橘销售商黄圣表示:“智慧云仓的落成,帮助我们节省了柑橘20%的销售成本,实现选果,分级,仓储,打包,物流等一站式服务,还能享受到智慧农业带来的数字化精准服务。”
“五好园区”跑出发展“速度”
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麻阳持续优化布局,着力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上出重拳,做大做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新材料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培育壮大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南机器厂、东奇电器等56个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产业集群化、链条化程度明显提升。
2021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6.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82.18亿元,实现税收337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长7.5%。2021年,麻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湖南万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2月落户麻阳,与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研发团队,将科技运用于天然胶乳生产。目前,公司二期项目已经开工,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沈凯峰介绍说:“企业的生命与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公司坚持产学研无缝对接,核心技术一直在国内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
经济运行量质齐升。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25.1∶36.2∶38.7与2021年的21.06∶31.45∶47.49,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22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长7.5%。并抢抓怀化国际陆港优势迅速融入RCEP,全力放大优势补短板,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释放,发展含金量、含新量更足。
今年8月26日上午,一列满载麻阳苗乡富硒山泉水和电子产品的中老铁路怀化—万象国际货运班列自怀化国际陆港鸣笛发运,标志着麻阳对外开放向更高层级迈出坚实的一步。
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麻阳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采取政企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招商。如今,麻阳规模以上企业达112家,包括7家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达960万美元,2022年仅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进出口任务量。
“加法”融合走出治理“路子”
“自从有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很多部门主动与平台大数据‘碰撞’核对,有效降低了腐败发生几率。”麻阳苗族自治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龙永胜介绍。
麻阳“互联网+监督”平台运行以来,发现疑似问题线索24123起,立案132起,共取消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户1141户2758人,清退有房有车有企业的假贫困人口5500人,清退弄虚作假的失地、少地农民养老保险户311户,取缔不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人口143户607人,取消不合规定的农村危房改造户57户,挽回经济损失5200余万元。麻阳“互联网+监督”平台荣获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和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提名奖。
怀化国际陆港。 张杰 摄
“不用来县城就能办,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近日,兰里镇苍冲村莫祥忠在镇政府工作人员引导下,仅动动手指就在机器上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结,他惊叹地竖起大拇指。这是麻阳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的一个缩影。
麻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怀化市首家规范化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投入使用,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向乡镇赋权205项。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政务服务赋能扩效,让“麻立办”的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创新农村土地改革新路径的宋家湾模式,探索“党建+群团”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三级一体”警务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围绕民生关切,麻阳十年来在探索改革创新的道路上,“高光”时刻不断、前进步履不停。
民生“温度”增进幸福“质感”
秋风拂面,漫步麻阳,蓝天白云相依相伴,绿水青山温婉可人,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路延伸脚下。夜幕降临,公园里、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沉醉在浓浓的幸福喜悦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麻阳发展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统领,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完善市政设施“三轮驱动”,持续擦亮美丽麻阳生态名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8%左右,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7%,城镇化率提升至42.3%。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至14万人,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3平方米,城镇化率提升至48.58%,城区长河公园、文明山长寿公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龙舟争锋。 吴礼慧 摄
交通出行高效便捷。2014年,包茂高速建成通车;2016年,绿溪口大桥建成通车;2018年,锦江二桥、尧里二桥、尧里五桥相继建成通车;2019年,完成农村通组公路全覆盖;2021年,高铁麻阳西站投入营运……“纸上蓝图”终变成“脚下通途”,麻阳融入大湘西“一小时经济圈”。
人居环境“颜值”提升。2022年,县财政投入3490万元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经费,打造特色示范村5个,建设美丽四院1374个,改(新)建农村户厕1245个,以“四级联建”模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35个,探索出“党建+群建+村规民约+幸福资金”乡村治理模式和龙升社区搬迁点“网格治理”新模式。
城市建设有活力,民生保障有温度。“孩子放学了去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免费学习,我就去老年活动中心玩一会儿。”在龙升社区,72岁的滕奶奶笑意盈盈。
张吉怀高铁麻阳路段。 张杰 摄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优抚、低保以及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持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县养老机构增至21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41万人。教育事业上新台阶,先后投入资金14.35亿元,新建学校10所,新增学位18190个,化解大班额488个。全民健身步入佳境,全县新增、改建体育场地671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9项次,2022年麻阳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牌数160块。
十年岁月铸就辉煌过往,实干笃行续写崭新篇章。如今,麻阳正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立足实际,找准结合点、主攻点、突破点,在对标对表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中彰显麻阳新担当,实现麻阳新作为。
一审:雷鸿涛 二审:黄巍 三审: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