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不打烊” 党员网络讲习所随时可“充电”
发布时间:2018-11-23 20:1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夏涛 编辑:周紫云
0

全天“不打烊”

党员网络讲习所随时可“充电”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夏涛 通讯员 刘辉霞 尹智超

“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学习这么多政策知识,还不耽误我干活,这个学习模式好!”11月20日晚,洪江市大崇乡民主村党员蒋有发在电视上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后,就掏出手机,开始了当天的党课学习。

为打破基层讲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局限,大崇乡党委秉承“互联网+”的工作理念,积极开辟“党员网络讲习所”新阵地,用好“线上网络宣讲+线下实地指导”的虚实结合平台,讲“活”时代精神、讲“清”理论政策、讲“暖”党群心房,赢得广大参与学习过的党员群众一片点赞。

“根据地”创新升级

大崇乡共有8个党支部,党员471人,其中流动党员48人。针对年轻党员、流动党员因外出务工不能及时参加党内学习的情况,大崇乡党委组建“党员网络讲习所”微信群,明确抓人负责“讲习所”微信群的日常管理,严把成员入群关、发布信息审核关,对标“五化”建设,通过“讲习所”平台对村级组织生活等进行线上安排、提醒、考核,对各支部组织生活实行痕迹化管理,实现流动党员“人走千里一网联,组织时刻在身边。”

目前,大崇乡“党员网络讲习所”微信群中已有党员200余人,很多使用非智能手机的老党员,条件一成熟,也在积极加入“讲习所”微信群中。“讲习所”全年开展党的理论知识专题网络宣讲活动20余次,开展技能培训10次。

“我们村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是依靠党的好政策,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了解党的好声音,以便指导村里的各项工作。”该乡石板桥村党支部书记蒋建青一边在“网络讲习所”学习十九大报告,一边认真记笔记。通过手机微信群集中理论学习、学问互动研讨等形式,有效改变了学习千篇一律、党员“鸭子听雷”的局面,基层党员学习热情高涨。

“轻骑兵”聚合发力

“网络讲习所”要说得明白、讲得透彻,还要接地气,讲习员队伍尤为关键。在大崇乡,“地方军”和“常备军”联动,打造理论讲习员、政策讲习员、技术讲习员、文明讲习员、书记讲习员、乡贤讲习员、创业导师讲习员等多领域分众队伍,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为了让讲习活动见实效,大崇乡党委建立了宣讲人才“资源库”,从党员干部中择优,从专家学者中选拔,在当地党员干部、学校教师、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中遴选固定讲习员,组建一支政治理论过硬的“地方军”,发挥熟悉本地情况、了解群众思想、实践经验丰富的本土优势,分类施教讲习,实现所讲与所需精准对接、同频共振。

同时,为了更好贴近民情民需,除了讲好新时代的新理论,大崇乡党委还根据基层党员的需求,把各领域行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也纳入宣讲队伍,组成一支经验丰富、党员群众欢迎的“常备军”。这些“接地气”的讲师在宣讲过程中把高深的道理形象化、深刻的内涵生动化,变书面语为聊家常,深受全乡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为了督促各讲习员认真备课,使培训课程更有质量,大崇乡党委制定了讲习员考核方案,建立讲习员“语言清晰度”、“政策熟悉度”、“讲习参与度”、“运用熟练度”、“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清单,评选“优秀讲习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能胜任讲习工作的讲习员及时淘汰补选。

“十九大召开以来,我们一直关注相关新闻,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结合十九大报告的内容,编排了好多脍炙人口的文艺节目,想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在党员群众间传播。”该乡兰家村党员文艺队骨干刘路奇说。

“主旋律”大放异彩

在大崇乡,“党员网络讲习所”紧紧围绕“阵地亲民、载体多样、内容规范”的原则,打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扬声器”,注重“讲”“习”并重,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听得到”“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讲习所”宣讲内容实行“点单”制度,由党员群众点单、乡党建站派单、讲习员接单、党支部结单。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讲习形式增强讲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读原文原著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党员群众能够听得懂、易领会的鲜活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实现党员讲师在线讲党课,广大党员在线听党课,并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谈感想、诉心愿。

“自从加入网络讲习所这个大家庭,我白天务工,晚上回到宿舍打开手机就能看见家乡发生的新鲜事和党的最新政策知识,还能在群里和家乡支部的党员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这些长期在外的党员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该乡兰家村流动党员李延芳在“网络讲习所”参与学习讨论后发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得在外流动党员地纷纷附议。

大崇乡党委因地制宜“出实招”,因人施教“配好曲”,通过利用“党员网络讲习所”这一微信传播平台实现了党的理论政策在大崇乡党员群众指尖快速广泛传播,让讲习内容“触手可及”,讲习受众规模覆盖,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