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交出合格答卷——怀化市鹤城区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27 15:5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郭飞 姜龙 李阳 张健 张中山 编辑:卢嘉俊
0

  ■ 郭飞 姜龙 李阳 张健 张中山

  在湖南西部,有一座因“鹤”而名的城市,这里山环水抱,生态秀美,人杰地灵,相传为白鹤仙子降临之地。她就是怀化市鹤城区,是怀化市唯一主体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鹤城区委、区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和毅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书写了鹤城发展的新传奇。

  这是一张合格的时代答卷。截至目前,全区4363户15126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20个贫困村出列,错退率、漏评率均为零,综合贫困发生率为零。

  党旗猎猎红胜火

  四支队伍勇攻坚

  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近年来,鹤城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区委书记奋力当好“一线总指挥”,主动抓、具体抓、深入抓;乡镇(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发挥“主攻队长”冲锋陷阵作用;34个驻村第一书记和57个有贫困人口的村支部书记发挥“尖刀排长”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向贫困发起总攻。

  11月20日,鹤城区委书记向秀亮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来到黄金坳镇远垅等村,深入一线督战脱贫攻坚。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冲刺60天,打赢歼灭战”攻坚行动的部署,精准发力补短板,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区委副书记、区长梁志平近日来到凉亭坳乡板栗坪村核桃产业园,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群众共商产业发展之计,要求坚持产业扶贫不动摇,不断增强产业基地对巩固提升脱贫战果的支撑作用。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的领导。打硬战,关键在党的基层组织。鹤城区把党建促脱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的前沿,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抓组织整顿,资源下沉,以“打铁”精神筑牢脱贫攻坚的“桥头堡”。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脱贫攻坚的难度加大。在战“疫”的关键时刻,鹤城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发出动员令,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硬仗一起打”,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区40多名区级领导、110名联村帮扶区直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40多人、村支“两委”干部196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110人深入一线,成立“四支队伍”联合党支部34个,及时会商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针对疫情对扶贫产业项目销售影响,积极推动消费扶贫,累计帮助近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销售家禽6万羽,禽蛋15万枚,累计完成销售扶贫产品4189万元,申报扶贫产品认定51个,确保了扶贫产品“卖得出”。针对贫困人口返岗交通困难,开通返岗专班,贫困外出务工人员比去年增加508人;针对部分贫困户原务工企业因疫情倒闭,新开发区内就近就业岗位404个。

  “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四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攻下一盘棋。据了解,该区34支“四支队伍”通过集中办公、四级会诊、三级化解等举措,实现了力量下沉、合力攻坚、提升效能的良性互动,排查解决问题千余个。

  注重选优配强攻城拔寨的“突击队”。该区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开展“农村能人工程”,选优配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实现85%以上贫困村主要负责人由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担任。一支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用铁肩膀和硬脊梁,扛起猎猎如火党旗,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

  抓住根本不放松

  产业特色成亮色

  今年国庆期间,黄岩生态旅游区游人如织。随着黄岩去年被评为4A级景区,这里的人气逐渐火爆起来。

  从贫困村到旅游热点景区,得益于“生态景区+体验农业”的农文旅融合性产业定位,激活了黄岩旅游的整体开发,实现了农旅互赢。

  怀化市辉煌旅游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兰介绍,黄岩生态旅游区大坪村率先推广了“景区+公司+旅游+扶贫”模式,带动村民进行股份制合作,开发旅游度假项目建设,把“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扶贫资金”变“股金”。景区的工作人员都是当地村民,全村村民每年能领到100万元以上的年终分红。黄岩旅游扶贫模式成为湖南省5个重点推广的扶贫模式之一。

  让美丽战胜贫困。鹤城区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共带动上千贫困户脱贫。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只是鹤城区发展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

  初冬时节,穿行鹤城山乡,田间地头富民产业一派丰收景象,大山深处旧貌换新颜,一张张脱贫后的笑脸灿烂绽放。

  鹤城区区委书记向秀亮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把扶贫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发力,把产业基础打得更牢靠些。”

  据介绍,得益于“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模式,鹤城区1969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该区还对13个村的25户63位边缘户,纳入本年度新型经营主体委托项目,在拿出20万元对发展产业的边缘户进行奖补同时,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00万元,新建24个产业扶贫项目,吸收和带动全区15095名贫困对象人均增收800多元。

  一个个扶贫产业拔节生长。近年来,鹤城区依托1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多家各类专业合作社,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开发了武陵山鸡、侗湘黑猪、特色水果、生态蔬菜、倒地中药、巴颉蛋鸡等20余类特色产品。目前,全区所有贫困对象已实现产业扶贫帮扶全覆盖。

  “产业兴起来,群众富起来。”怀化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树珍说:“园区采取入股分红、委托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土地流转、技能培训等方式,累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高品质蔬菜5万亩以上,培育当地技术型农民2000人次,帮助3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挪出穷窝天地宽

  搬来幸福新生活

  在鹤城区凉亭坳乡尹家岭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夏昌春脱颖而出。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创业,实现脱贫摘帽,还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夏昌春一家住进了尹家岭村集中安置点的新家。由于缺少技术,他一直在外打零工勉强维持全家5口人的生计。2020年,在政府的帮助与扶持下,夏昌春筹集资金养殖了蛋鸭1600只,胡蜂窝130余个。

  鹤城区针对搬迁对象“点多人少”现状,制定“小集中,多产业,大帮扶”的举措,充分考虑搬迁户就近便利,实现“离乡不离土”,且能较快的融入搬迁地环境,保持生产生活的稳定性,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该区投入资金8322万元,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点48处,集中安置点13个,安置贫困群众1389人,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不只“挪个窝”,更要“铺好路”。鹤城区致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户安居且乐业,安置更安心。

  因地制宜、分类引导搬迁群众依托原有田地发展种养产业,再通过自主发展、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多项并举,发展后续产业,确保一户一产业、一户一就业。对每户搬迁户确定后盾单位帮扶干部,重点从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方面争取政策扶持,实现帮扶全覆盖。

  “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每天挣80块钱,还能照顾到家里。”在黄金坳镇花果园安置区扶贫车间里,易地扶贫搬迁户谭爱花欣喜地说。

  点业融合稳得住。鹤城区把“扶贫车间”建在集中安置点上,目前全区的11家扶贫车间,共吸纳一批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成功走出一条“车间驻点、居家就业、搬迁户脱贫”的发展路子。

  (原载于《湖南日报》11月27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