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扶持,我努力,生活一定甜蜜蜜”——会同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见闻
发布时间:2020-11-13 15: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雷鸿涛 编辑:赵志高
0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蒋杰霖 李涛

  


  (在六黄新苑蔬菜种植基地劳动的搬迁户唐玲和丈夫李显湖)

  “现在咱的菜卖到了学校和超市,大伙干劲可足了。”11月11日,在会同县连山乡六黄村的六黄新苑蔬菜种植基地,看着眼前长势正旺的白菜苔、西兰花等蔬菜,搬迁户唐玲和丈夫李显湖脸上洋溢着笑容。

  10月29日,唐玲捧走了怀化市2020年脱贫攻坚“最美脱贫示范户”荣誉证书。

  2018年,唐玲一家从“摩托车都难开进去”的山坳坳,搬到了现在的村级集中安置点——六黄新苑。这里共安置12户搬迁户。

  家一搬,路变宽,思路也跟着变。45岁的唐玲,中专学的专业是蔬菜栽培。参加几次政策宣讲会和技能培训班后,她萌发了发展蔬菜种植的念头。

  “这里有土地,有劳力,上面有政策,可以大干一场。”唐玲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驻村扶贫干部和村支两委的支持。

  唐玲联合搬迁户李显义、李辉光,一起流转了安置点附近的62亩土地,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没有启动资金,唐玲就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不懂种植技术,她就向农技专家请教。测土配方、农超对接,这些过去听都没听过的词汇,现在已经成了大伙的日常。

  今年疫情期间,蔬菜销售遇阻。扶贫干部帮她联系超市、学校,畅通销售渠道。如今,她已和多家超市、学校食堂、餐饮酒店签订蔬菜供需协议。

  今年,唐玲卖菜的收入已有数万元。随着产业越做越好,搬迁户纷纷加入基地务工,农忙时节更是多达20余人。

  会同县鼓励和支持像唐玲这样的搬迁户,积极发展一丘田、一处园、一片林、一个圈(塘)、一个店(作坊)、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的“六个一”产业,并给予一定补助。会同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县发展“六个一”产业的搬迁对象有13326人,覆盖率达100%。

  


  (搬迁户杨自付展示他种植的生姜)

  会同县蒲稳侗族苗族乡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就建在该乡的集镇。走进该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楼房排成排,眼前绿树成荫,居民生活悠然惬意。“党扶持,我努力,生活一定甜蜜蜜”“脱贫不等不靠,敢富敢闯敢冒”……一条条标语,道出了搬迁户的心声。

  搬迁户杨自付,没想到55岁还能做一回“老板”。“住上了新房,交通方便了,创业条件也有了。”杨自付说,他在贵州省看到不少生姜种植户赚了钱,今年于是有了种植生姜的想法。

  “我们鼓励搬迁户自主发展产业,帮老杨流转了41亩土地。”该乡乡长粟盈凯说。如今,杨自付的生姜已进入成熟期,长势很好,预计每亩收成有三四千元。农忙季节,杨自付需从安置小区请30多名搬迁劳动力来地里干活。今年,支付给小区搬迁群众务工报酬已达10万元。

  会同县大力支持搬迁群众发展规模种养殖、个体经营和餐饮服务等自主创业,通过能人效应带动搬迁群众共同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目前,全县发展规模种养殖和自主经营的大户有186户。

  


  (搬迁户杨林被评为怀化市2020年脱贫攻坚“最美脱贫示范户”)

  搬新房、娶新娘。这些天,会同县漠滨侗族苗族乡集中安置区搬迁户杨林心里笑开了花。10月29日,他被评为怀化市2020年脱贫攻坚“最美脱贫示范户”。

  “以前住在山沟沟里,儿子娶不到新娘。住上新房后,去年36岁的儿子把儿媳妇也领回来了。”杨林说。

  得益于扶贫政策,杨林大力发展种植业。他发展杨梅、生姜种植,今年销售杨梅的收入就达2万元。

  据了解,会同县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原则,通过产业帮扶、“扶贫车间”、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强化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措施。

  会同县还制定了《会同县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使用方案》,选择了8家搬迁群众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进行了投资入股,入股资金4000万元。此外,对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农村低保救助条件的192户584人,落实了农村低保政策。

  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间,会同县共完成搬迁3234户13326人。为稳定实现脱贫致富,该县通过引导就业致富一批,累计培训搬迁对象6000余人。建立了与江苏省常州市、长沙市望城经开区等6个地区的劳务协作关系,目前实现就业5573人,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家庭就业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