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侗寨新“颜值”
——通道扎实推进治垃圾、治水、治厕、治房、治风气行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军 卢嘉俊
通讯员 吴祥淼
初冬,伴着一场冬雨,记者走进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路干净整洁,悠悠坪坦河绕村流过,沿路的双荚黄槐花透着淡淡的清香,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
“屋里屋外大变样!”今年70岁的侗家阿婆吴兵兰指着崭新的卫生间回忆,1974年,她嫁到村里时条件较差,搭个简易的棚子,里面放上一个大木桶,上面架上两块木板,就是当时的厕所。后来,厕所改用水泥砌成,因家家户户紧挨着,粪池建在屋后,又没有排污处理,只要一下雨,村里总是臭气熏天。
侗家阿婆吴兵兰在干净的卫生间
近年来,通道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行“首厕过关制”,农户厕所按照“统一标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全面改造。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公厕421座,完成农户改厕9755户,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16%。
位于坪坦村休闲广场旁的公厕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吴兵兰指着自家厕改后的三格式化粪池,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乐呵呵地说:“厕所干净整洁了,我家的热水器和洗脸盆也移到了厕所里,洗澡洗脸上厕所都能在这间屋里解决,和城里的卫生间一模一样。”
吴兵兰介绍自家厕改后的三格式化粪池
“不只让厕所变得干净,更关键是以厕改为突破口,让村民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坪坦村党支部书记银春鹏介绍,在侗寨,侗款素有“侗族法典”之称,坪坦村探索出 “款约治寨·共治共享” 模式,从源头上“治风”。他们将热心公益、村民建房、保护环境、文明新风等内容写入“侗款”,每当团寨集会、节庆、祭祀等重大活动,德高望重的寨老到现场为村民“讲款”说词。通过“讲款”,村民共建共享优美家园的意识不断增强。
坪坦村新农村建设村规款约
更高标准,为了天蓝地绿水清。如今,坪坦村通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联动处理模式,农户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有了“安置之所”;村里还通过新建牲畜集中圈养点、改造鱼塘、清理水渠及河道、整治乱搭乱建物、美化房屋等措施,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提升;倡导“以德治村”,坪坦村发挥“道德讲堂”作用,收集各种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村民倡德向善,营造出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
坪坦村一隅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有点味道”到“厕所革命”,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垃圾屋建成集中清运,从“晚上打着手电筒找路”到“走到哪里都亮堂堂”……坪坦村“颜值”不断刷新,成功入选湖南“送客入村”特色村名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观光和美术院校师生前来研学写生。
位于坪坦村的普济桥
“村里的18个旱厕全被清理了,环境变好了,在寨子里走路也不臭了,住得比以前舒服多了。”11月16日,在独坡镇坎寨村,村民杨玉山感慨万千。
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坎寨村村道两旁,远远望去,月形小村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村寨是漂亮,就是那10多个旱厕太掉档次了。”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杨道嫦说,“以前早就想拆了,但拆了村民上厕所就成问题。现在好了,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建了5个公厕。同时,大多村民在家里建起了卫生厕所。”
村村寨寨正焕发活力
“坪坦村、坎寨村是侗乡通道推进‘五治’建设美丽村寨的缩影。”通道侗族自治县县长田刚介绍,通道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治垃圾、治水、治厕、治房、治风气“五治”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通道。
随着“五治”行动的落地实施,这座湘西南边陲县城的村村寨寨正焕发活力。截至目前,该县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精品乡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1个。
(原载于《湖南日报》11月18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