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发布时间:2022-05-13 18:2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
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军 雷鸿涛 赵志高

【村庄剪影】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航拍雪峰村。(田文国 摄)

雪峰村位于会同县高椅乡,因地处雪峰山西南麓而得名,“一脚踏四县”(怀化的洪江、会同与邵阳的绥宁、洞口),最高峰海拔1437米。为会同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侗、苗族占74.2%。

这是一颗绿色明珠,森林覆盖率高达80%。这是一片红色沃土,红二方面军长征路过这里,撒下红色种子。抗战终曲雪峰山会战荡气回肠,闪耀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美得让人心痛的地方,曾是会同4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42.3%。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雪峰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这里,与村民一道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雪峰村变身脱贫致富的“网红明星村”。

【带您“打卡”】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雪峰水库。(张镭 朱毅 摄)

初夏的清晨,牛鸣,鸡叫。记者漫步雪峰村,质朴清新的乡村景色、简洁现代的高端民宿,两者毫不违和地共处在一幅画中。画面上,抢眼的是“能人”村官带来的新创意。背景,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就、乡亲们的新生活。

徜徉在雪峰水库,迎面碰上成群结队的牛,脱贫户张宏元走在后面,扬起鞭儿,哼着小曲,一脸灿烂。记者问起他一年的养牛收入,他伸出一双手笑答:“差不多10万块。”

雪峰村脱贫两年来,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多,由2019年的6475元增加到2021年的14830元。

山高人为峰。雪峰村突出做好“人”字文章,选“能人”治村,引“能人”助村,以文育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焕发出产业兴、业态丰、收入增的新生机。

1.选好“领头雁”

——班子成员全是“城归”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雪峰村村支两委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商量乡村振兴相关事宜。(王森 摄)

在雪峰村村部,一块“金字招牌”惹人注目——“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去年6月由省委颁发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雪峰村脱贫出列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上一届村支两委形成一个共识: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更在选好“领头雁”。

引“能人”党员回村,按照“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的原则,培养新一届村支两委干部。

“我们留下了一支‘永不带走的工作队’。”省文旅厅原驻雪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梁利平颇为自豪地说,雪峰村现在村支两委4名干部均是“城归”,都曾在外地当过老板或经商。

引能人返乡,除了“引”,还要“育”。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在雪峰村的“雪之峰”南竹加工厂,村民在加工南竹。(田文国 摄)

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道华,曾是有名的“林老板”,经营过城际班车,开过木材加工厂。

2019年,村里路修通了,南竹成了“香饽饽”。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想借助雪峰村的南竹资源优势建设扶贫生产车间,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事是好事,可开起会来,起初没一个村民愿意投钱入股,一度陷入僵局。

第一个报名入股的,便是林道华。“工作队从长沙不远千里来到村里帮我们,我们自己还能不动?”林道华一席话,打破了僵局。

2020年,雪峰村“雪之锋”南竹加工扶贫车间运营。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林道华提议采用“村集体+公司+致富能手”的模式运营,把扶贫车间搞得风生水起。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邱平回乡创办的特色民宿。(赵志高 摄)

村党支部委员邱平,曾在深圳一家鞋厂当厂长。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前几年回村,发现村里的光景正以看得见的速度变好,坚定了他留在村里发展的信心。

养鸡、养鱼、养猪、种植贡米……邱平一一尝试。近几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争创3A级景区,他看准商机,把两层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在他带动下,村里的民宿迅速发展起来。

“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的面貌,对我来说,比以前在城里当厂长更有意义。”邱平说。

通过培育,“城归能人”实现了从“致富带头人”到“发展领头人”的转变。2021年初,林道华等4人走上了村支两委干部的岗位。

“把返乡创业的‘能人’聚集在党组织周围,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高椅乡党委副书记梁成林说。

“班子成员视野开阔,有现代管理经验,这几年又经过党性的锤炼,乡亲们都很拥护。”雪峰村老支书雷太林说,新一届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凭着一股拼劲,去年,村里16个项目进入县级乡村振兴项目库。

2.引“能人”助村

——外来老板搅活“一池春水”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雪峰村的高山有机生态茶园,打鼓锄茶现场。(张镭 朱毅 摄)

谷雨时节,在雪峰村高山有机生态茶园,鼓声阵阵。这是苗鼓打鼓锄茶,为流传于会同的一种古老的生产习俗,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清明谷雨天,打鼓锄茶园。”那边,打鼓锄茶的鼓师张绪庭边敲鼓边唱。他头包印花手巾,身穿白色短褂,腰系蓝色腰带,鼓点骤然而起。鼓师忽前忽后,忽唱忽喊,左右盘旋,惹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茶园为村里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财气。在茶园采茶的脱贫村民杨文兰笑逐颜开:“工资按天算,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与杨文兰一样,山上采茶,家中迎客,一批脱贫户捧上了“金饭碗”。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4月下旬,会同县电影发行放映中心在雪峰村开展党建活动,体验2.5公里“微长征”。(田文国 摄)

茶场边,杨宏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杨宏宇是湖南麦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梁利平为村里引进的社会人才。

2019年,梁利平邀杨宏宇来雪峰村“干一番事业”,发展乡村旅游。“当时想着,干两年就回长沙,没想到帮扶工作队撤了,我们还没走。”杨宏宇说,他已把雪峰村当成了第二故乡。

雪峰村至今保留有湘黔茶马古道、红军亭、战壕、烈士墓等历史遗迹。杨宏宇经过一番调研,决定打造“微长征”红色沉浸式党课体验线路。采取“企业+村集体”模式,雪峰村文旅融合初尝甜果。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

今年初,村里与杨宏宇签订合同,将雪峰村553亩有机生态茶园交给他的公司运营。杨宏宇提出以“手工制茶+非遗”模式经营茶园。

“我们的茶园海拔高、产量低、品质高,采取‘手工制茶+非遗’模式,就是要提高茶叶的附加值,让村民增收。”杨宏宇说。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在雪峰村非遗工坊,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忠林在进行“传统技艺——野生茶传统制作”展演。(张镭 朱毅 摄)

传统技艺——野生茶传统制作系省级非遗项目。在雪峰村非遗工坊,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忠林正在进行野生茶传统制作展演。“手工制茶,香气浓、耐泡度好。”杨忠林边说边手工制茶,围观游客啧啧称奇。

杨宏宇告诉记者,采取“手工制茶+非遗”模式,走差异化路子,能突出雪峰村有机生态茶叶的价值,解决销路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离不开人才支撑。”驻雪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忠泽说,雪峰村在引回和培养本村人才的同时,广引社会人才进村,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和质量。

“能人助村”催生了裂变效应。依托社会人才及其团队,雪峰村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今年,“红坡贡米”种植面积从过去150亩扩大到310亩,南竹加工厂也扩大了规模,“雪峰浪牛”、雪峰乌骨鸡等养殖基地正在壮大,以“云上雪峰”冠名的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响。

3. 以文化人

——一首“村歌”唱出精气神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雪峰村的艺术写真基地。(赵志高 摄)

听!雪峰在歌唱。

“我家住在雪峰村,青青松竹,袅袅炊烟,大山深处贡米香,绿色环保味新鲜……”每天清晨,雪峰村的乡村广播里都会播放这首《我家住在雪峰村》。

“这首‘村歌’,是我和文艺工作者一起创作的。”村民伍荣华自豪地说,这首歌写出了雪峰村的新变化,唱出了雪峰人的新生活。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林道华说,在工作队指导下,通过开展文化“扶志(智)”活动,以文化人,用文化点亮山村。

家家户户门前有嵌名楹联,文化凉亭、书香驿站等文化设施俱全……走在雪峰村,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夜幕降临,雪峰村文艺爱好者在跳广场舞。

在雪峰村,不仅有村歌,还有产业歌《红坡贡米香》、村训《孝诚勤和》等。这些都是文艺工作者和村民一起创作的。

“红坡贡米香,一亩亩梯田,一片片金黄,它在秋风里芬芳,流淌着美好生活的向往……”见游客进村,村民兴奋地唱起《红坡贡米香》。

“过去种粮只能填饱肚子,如今可以换成大把票子。”村民雷晚英笑着说,生活在雪峰村,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傍晚时分,村部文化广场,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长廊闲聊,村广场舞队的雷晚英和队友们跳起了广场舞。

雪峰村先后组建老乡贤志愿服务队、“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队,并成立广场舞、苗鼓、曲艺3支文艺队伍。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雪峰村村口的书香驿站。(赵志高 摄)

“我现在能跳几十支广场舞,会多种苗鼓打法,还代表村里去市里、省里演出。”作为村里的文艺骨干,雷晚英很骄傲。

雪峰村通过实施“幸福家园”计划,创建“爱心公益协会”,大力倡导尊老爱幼、乡风文明、助学圆梦、帮难救困、勤劳致富等。

以文化人,鼓起了村民的精气神,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曾经的贫困户雷晚英,不仅能歌善舞,还烧得一手好菜。看到游客多了,便开起民宿,一年民宿和餐饮收入有8万元左右。

在雪峰村看文化,看到自信在生长,感受到蓬勃的新希望。

“这几年产业发展起来了,在外打工的人也回来了不少,人气渐渐旺了,村里还出了10多个大学生,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雷晚英的笑声响在田野上空。

【青年观察】

乡村振兴,需要才俊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

△湖南日报青年观察员在雪峰村采访。(赵志高 摄)

徐玮廷 金椰璐(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5月上旬,随湖南日报“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报道组来到雪峰村“打卡”。这里,给我留下两个很深的印象。

一是“牌匾”多。在村部会议室墙壁上,挂满了近年来获得的“国字号”“省字号”招牌。该村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文明村镇,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

二是村民“票子”多。脱贫村民张宏元饲养当地的“雪峰浪牛”,一年收入近10万元。而张宏元只是该村依靠产业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6475元增加到2021年14830元,两年翻了一番多。

“牌匾”多、“票子”多的背后,是当地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抓住了“人”这个根本,坚持党建引领,实行人才兴村。一批见过世面、视野开阔的“能人”登上高山,奔走在田间地头、山乡小路,在时代的潮声中,将向往与理念、见识与经验,化为一粒粒“种子”播撒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为村民收获幸福生活而辛勤耕耘,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批“能人”中,既有本村返乡创业的,还有从外地引进的。湖南麦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宏宇就是其中一个。这个“长沙伢子”自称是“雪峰人”,有趣的是,当地村民一直以为他是帮扶工作队的,都称他“杨队”。 年轻的“杨队”进村这几年,把文旅融合搞得风生水起。如今,他已把自己融入雪峰村。“我们都在为雪峰村发展出力,你作为雪峰人更应该为家乡发展出力。”他还打电话给雪峰村在外的“能人”,邀请他们回家乡发展。

以“能人引能人”,助力乡村振兴。随着更多“能人”进村,雪峰村何愁不兴!

(原载《湖南日报》5月12日04版)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怀化雪峰村:一脚踏四县,山村成“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