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2-07-18 14:5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赵志高
0

侗乡“牛产业”

——新晃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高山上悠然自得的新晃黄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彭凤华 米婕僡

炎炎夏日,许多游客自驾来到“中国湘西黄牛之乡”新晃,观侗乡美景,品“高山跑黄牛”。

“新晃黄牛,名不虚传。”来自武汉的游客郭光辉情不自禁地说,新晃不仅环境优美,负氧离子高,所产的黄牛肉质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新晃黄牛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黄牛”是湖南首届十大农业品牌。近年来,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匠心铸就品质、用品质铸造品牌,狠抓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新晃黄牛”这一品牌越擦越亮。

如今,新晃黄牛产业已成为该县第一农业特色产业,先后带动1.5万余名侗乡群众增收致富。

擦亮品牌底色,坚持生态化、标准化养殖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家庭农场在山上放牛。

7月15日早晨,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大田村的山坡上,一群黄牛满山转悠。

黄牛养殖户吴克勇介绍,新晃侗乡人家家养牛,户户放牧,能够放养的时候绝对不圈养,放养的新晃黄牛的品质高。

新晃黄牛具有体质健壮、行动敏捷、性情温顺、繁殖力强等特点,适于山区饲养,是中国南方最优良的黄牛品种之一。

新晃畜牧水产中心主任陈光福介绍,新晃位于湖南最西部,森林覆盖率达69.83%,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产资源,为黄牛生态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新晃黄牛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其中有10种氨基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晃黄牛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坚持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以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持续推进品种保护、品改提质和品牌监管等,擦亮“新晃黄牛”品牌底色。

制定和推广《新晃黄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范》《湘西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标准化栏舍建设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目前,全县拥有省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个、肉牛加工知识产权106项、实用新型技术2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黄牛肉冷鲜排酸工艺处理技术、商品肉牛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国内领先。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满山转悠的新晃黄牛。

建成全省最大的县级黄牛品改服务中心,年均完成品改近2万胎次,规模场(户)肉牛品改率达100%,全县肉牛品改覆盖率、冷配成功率均居于全省前列,改良牛屠宰率、净肉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深入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全面构建从肉品到屠宰加工、到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强化品牌监管。目前,新晃黄牛产业大数据平台、质量溯源软件平台、信息化硬件平台已投入试运行,1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已纳入溯源监管。

全县建立“新晃黄牛”选育示范场6个,存栏湘西黄牛原种能繁母牛300余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近1800户、3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殖场190个,黄牛年饲养量近14万头,年出栏量5万余头。

强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85%以上。

加大政策扶持,增强黄牛养殖底气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家庭养牛农场。

走进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美老村龙家坤的黄牛养殖场里,牛儿们“哞——哞——”地欢叫。

龙家坤是黄牛养殖大户,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黄牛养殖规模不断做大,目前黄牛存栏140余头。家里修建了4层楼的小洋房、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政府扶持力度大,我们养殖有底气。”龙家坤喜笑颜开地说,现在可以用活牛抵押贷款,最高授信2万元/头,借还自由,时间延长至3年,不用再为借款周期与养殖周期不匹配而发愁,每头牛的保险金额已由往年的6000元/头提高到了1.5万元/头。

该县不断加大对黄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先后出台《新晃侗族自治县特质农业金融扶持暂行办法》《新晃侗族自治县黄牛产业奖补暂行办法》等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新晃黄牛产业引导资金500万元,在能繁母牛扩群、标准化规模牛场建设等方面给予奖补,用于推进新晃黄牛产业体系建设,推进黄牛产业做大做强。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金融扶持政策“黄牛贷”。

新晃侗族自治县副县长吴建东介绍,去年,新晃在全省率先设立黄牛养殖贷款风险基金,形成新晃“黄牛贷”和“黄牛保”的新模式,破解了黄牛产业发展“融资难”和“风险大”等难题。

据了解,每头牛最高可活体贷款授信2万元,保险保费每头525元,农户只需承担20%,但每头牛最高可理赔1.5万元。今年以来,全县共发放补贴和贷款资金7490万元。

金融助力,保险护航。今年,新晃奋发种养合作社的存栏牛一下子从40余头增加到200头。其负责人姚沅祯说,这是“黄牛贷”帮了忙,用活牛抵押贷款购买新牛后,可继续用新牛继续贷款购买下一批牛,申请手续便捷、利率低、贷款期限灵活,可“滚雪球”式的增加黄牛养殖。目前,银行给他授信额度达240万元。

新晃宏远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杨国英感慨地说,现在的养牛政策真好,建牛场、产牛犊、给牛买保险等都有奖补。3年前,他从西藏返乡创业,投资上百万建设牛场,现存栏牛94头,可年创纯收近30万元。

同时,实行产业长制,强化黄牛产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顾问,全程指导新晃黄牛产业发展。打出一套“组合拳”,统筹抓好种源建设、疫病防治、饲草料保障、金融支撑、品牌提升等重点工作,持续抓好产品开发和品牌宣传推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养殖户的对接交流,加大科技培训等服务力度,提高肉牛标准化养殖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让黄牛产业真正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牛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新晃黄牛”附加值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黄牛加工厂一角。

新晃黄牛文化产业园,一头“巨牛”雕塑耸立在广场前,霸气十足,奔腾向前。在工业园厂房的墙壁上,画有各种牛的图案,栩栩如生。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160余名工人正在生产加工牛肉,一派繁忙景象。

该公司董事长蔡正付介绍,公司已建成A类肉牛定点屠宰厂,每月有上千万元的新鲜牛肉销往周边城市。目前已开发冷(热)鲜、腊制、休闲(含烧烤串串、炭考牛肉)、预制菜等四大类100多个品种,远销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是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新晃以加工能力和产品品质双提升为目标,大力推进肉牛定点屠宰厂和牛肉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新晃黄牛产业基本形成了集繁育、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目前,新晃全县拥有黄牛肉加工经营主体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获得出口自营权2家,有1000余人从事牛肉加工,年牛肉加工能力近2万吨。2021年,该县加工牛肉及其副产品实现产值14.79亿元。

湖南日报|侗乡新晃“牛产业”:生态养殖,带动1.5万余人增收致富

△全牛宴。

积极推进产业与文化旅游和餐饮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晃黄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通过举办“新晃黄牛节”“寻找最牛新晃味道——美食品鉴、文化体验会”等节会活动,助推新晃黄牛肉产品消费,打响“新晃黄牛”品牌。目前,全县有370多家大小餐馆都可以吃到地道的新晃黄牛肉。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新晃侗族自治县副书记聂景东表示,新晃坚定不移走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发挥黄牛文化产业园区集群载体功能,精准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让侗乡百姓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原载《湖南日报》7月18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