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丨“鸡鸣三县” 产业立体——溆浦县黄茅园镇金中村见闻
发布时间:2021-08-24 17:55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李夏涛 陈小勇 潘炳蓉 编辑:赵志高
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夏涛 通讯员 陈小勇 潘炳蓉

【村情概貌】

金中村地处雪峰山腹地,在溆浦县最南端,位于黄茅园镇中心地带,G241国道与S322省道在此呈“十”字型交会。该村坚持走“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齐头并进,商贸种养殖业百花齐放”产业增收路子,村集体经济年稳定收益26万元以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怀化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怀化市发展集体经济百强村。

【现场见闻】

8月22日,记者驱车前往金中村。金中村紧靠黄茅园集镇。走进村中,只见街道宽阔整洁,车水马龙,路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全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房前屋后,稻田围绕,菜地成畦,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小康社会新农村美丽画卷。

产业上山,青山变“金山”

“我们这里的农业产业也搞‘立体化’。”走出村外,顺着金中村党委书记吴传铁的手势,记者看到,不远的山脚是水稻,山腰是果林,山上是药材。

沿着曲折的山路往上,山脚的梯田层层叠叠,山风吹来,绿浪翻腾,禾香扑鼻。稻田之上的山腰,成片的黄桃林、金秋梨林这里一坡,那里一片,让人赏心悦目,黄桃早已下树销完,只剩一树绿叶。金秋梨也所剩不多,峰回路转处,偶见三五村民正在采摘。

吴传铁介绍,金中村按照“近山矮山水果林,远山高山药材林”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黄桃、金秋梨、金银花、苦丁茶等果药材产业,建有水果基地500亩、金银花基地2400亩、苦丁茶150亩。

在海拔800多米的一处山坡人家,大门上“勤劳致富光荣户”金色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70岁的村民姜均田正在门口纳凉,茶几上刚泡好的金银花茶散发着微微清香。

姜均田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广东务工,在集镇上买了房。他家种了15亩金银花,全是老两口在侍弄。今年收了4000多公斤鲜花,赚了4万多元。

姜均田不愿住到集镇上去,“山上安静,空气又好,养点鸡鸭,种点金银花,日子过得舒坦。”姜均田开心地说,自己从县公路养护中心退休,现在每个月还有3800元退休金。

“我们村水果、药材产业上了山,‘四条腿’的产业也上了山。”吴传铁打趣地告诉记者。他说的“四条腿”的产业,指的是该村猪牛羊养殖产业,年均出栏1.1万余头。

在一山坳里,脱贫户唐德树家的养殖场掩映在绿树丛中。走进养殖场中,数十头体型巨大的黄牛摇头甩尾,正蠕动着嘴巴反刍胃里的草料。10余头肥硕的母猪躺在地上,每头母猪肚皮下挤着10余只猪崽正在拱奶。

“目前存栏牛有70多头,猪有120多头。”唐德树告诉记者,还有一群牛羊散养在山上。

唐德树一家6口曾是贫困户。2017年,通过小额信贷发展养殖业,顺利脱贫致富,现在年销售额近300万元。

“感谢党和政府,我家还住上了新的安置房。”唐德树说,因要照顾妻儿,就在集镇上离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门面卖饲料,养殖场主要交给父亲和两个弟弟打理,整个大家庭都过上了好日子。

商业进村,资源变“财源”

金中村位于溆浦县、中方县、洪江市三县(市)交界地,G241国道与S322省道呈“十”字型穿村而过,交通便利,金中村所在的黄茅园集镇成为该片的商业中心,辐射影响周边3县5乡近20万人。

“区位优势也是一种资源,金中村顺势而为,巧将区位资源变财源。”黄茅园镇党委书记刘中华介绍,集镇上有大小商户400余家,各行各业都有,其中40%的商户来自金中村。每隔5天的赶集日,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金中村村民易延龙,靠着两间门面、一碗红薯粉,发家致富,在怀化市区全款买了两套房子。

在金中村街边的“龙记锅面”早餐店,易延龙正忙着给食客煮红薯粉。虽是中午,前来品尝红薯粉的食客络绎不绝,易延龙忙得不可开交。“一碗6块钱,每天都要卖近1000碗。”易延龙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一碗红薯粉,做成产业链。“有20余户村民专门给我种红薯,提供红薯淀粉。”易延龙说,自家的红薯粉纯手工制作,原料全来自附近村民。村民吴海英种了30亩红薯,光卖红薯淀粉一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

红薯作为当地不起眼的一种资源,硬是被易延龙打造成品牌,做成袋装产品,通过电商卖到全国各地。“真空打包的红薯粉10元一份,每年要外销2万多份。”易延龙自豪地说,红薯粉还销到了美国、越南。

一个小糍粑,做成大文章。金中村是白丝糯米的核心产区,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金中村种植的白丝糯米品质上乘,做成的糍粑拉如丝、软如棉、白如雪,香甜宜人,远近闻名。

“唐懒人”不是懒汉,而是金中村村民唐再生注册的白丝糯米糍粑品牌。眼下,在金中村热闹的农贸市场,唐再生的白丝糯米专业合作社及生产车间显得有些“寂寞”。“现在稻谷还没到收割季节,打糍粑也要等到冬天。”唐再生自嘲说,“我这‘唐懒人’不是懒人也成懒人了。”

唐再生在村里流转稻田400亩,专门种植白丝糯米,带动村民种植近1000亩,生产的糯米全部用于自家合作社制作糍粑。“靠近集市人气旺,每年生产的糍粑供不应求。”唐在生笑呵呵地说,变资源为“财源”,一个小糍粑,也做成了百万生意。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李夏涛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方面任务,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发展产业,关键在支部。在黄茅园镇党委指导下,金中村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有5人具有办企业、经商及管理的经验,盘活了集体资源,一举扭转之前集体经济负债局面。

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金中村结合山林、田地、集市等资源,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猪牛羊禽齐头并进,林药果蔬多点开花,产业欣欣向荣。

产业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发展成果村民共享。村里修桥、铺路、通水电等“微建设”,不再需要向上级打报告要钱,村里自力更生就能完成。成立“幸福基金”,村民踊跃捐款,用于敬老爱幼、生育关怀、文体公益、扶危济困、奖学助学等表彰奖励,顺民心、得民意、护民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进一步强化,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在日益攀升。

(本文部分图片由 张微渺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