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钦生:“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永不退休”
发布时间:2021-08-13 16:59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赵志高 张良文 编辑:李夏涛
0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永不退休”

——记怀化市军队退休干部刘钦生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张良文

8月7日上午,刘钦生在家里客厅读报。见记者到来,他迅速放下手中的《湖南日报》,笑呵呵起身打招呼。

刘钦生个子不高,却精神矍铄,根本不像个“90后”。

记者看到,客厅桌子上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退役军人》《中国农民调查》《湖南日报》等书籍报刊外,还整齐摆放着《学习强国文选》《党辉》等学习笔记和几封信。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许多没有学到。”刘钦生声音洪亮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若不坚持学习,是无法服务好群众的。”

刘钦生今年93岁,湘西州保靖县人,1989年从怀化市武警消防支队退休。

指着桌子上的几封信,他话语显得十分激动。今年初,刘钦生特意为靖州撰写《为乡村振兴提点建议》,并邮寄给相关单位和村镇。近段时间来,他陆续收到回信和接到回电,大家在对他表示感谢的同时,叮嘱他保重身体。

退休30多年来,刘钦生10年被单位继续留用,14年扎根乡村开展扶贫,还省吃俭用捐出70多万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退休不退志。2004年,他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原总后勤部授予“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刘钦生自豪地说,1956年,他入党宣誓时,就下定了决心:“一辈子跟党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1989年,刘钦生正式退休,但被单位留下,协助抓消防教育和消防科协工作,兢兢业业又干了10年。

1999年春,年过七旬的他受几个老友邀约,故地重游他曾工作过8年多的靖州江东乡(现靖州渠阳镇)。当他们来到水酿塘电站库区的泡里村时,青山绿水与贫穷落后形成了强烈反差,委这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扶贫路上,老兵不老。”1999年4月,刘钦生怀揣着4万元积蓄,挑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泡里村杨盛卯家,开启了他长达14年的扶贫之路。

在村里,他马不停蹄地调研,撰写《泡里村十年发展规划》,采取“以户带组、以组带村”的模式开展产业帮扶,与村民一起围库岔、修鱼塘、盖猪圈、喂鸡鸭、垦荒地、种树木、栽药材、养山羊……

几年下来,初显成效。200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1200元增加到2400元。3年时间,实现翻番。

刘钦生并不满足,因为库区大笋坪、渠江、流坪、泡里、额溪、金江、金溪等7个村7000多移民,平时出行只能靠船,大量优质农产品不能及时出售,缺一条与外界相连的致富路。

介绍到这里时,刘钦生念起了当地曾流传一首民谣:“泡里渠江大笋坪,路难行来婚难成,修路建议年年提,财政困难成泡影。”

“要致富,先修路。” 2002年,刘钦生主动请缨,当起了修路策划人和“指挥长”,多次跑交通部门,争项目、筹资金。

2003年10月,库区沿河公路破土动工。工程一天天向前推进,修路的资金却出现了缺口,刘钦生心急如焚,千方百计到处“化缘”筹资。

2005年7月19日,刘钦生带领靖州的领导来到当时的怀化铁路总公司请求帮助。不巧的是,当时刘钦生的老伴突发疾病,急需住院,他只好打电话叫女儿送其到医院。直到事情忙完后,刘钦生才赶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刘钦生共为库区沿河公路筹资819万元,为库区群众修了一条致富路。

2013年,妻子病重,刘钦生才含泪告别库区的父老乡亲。但他回城后,依然挂念库区发展,经常打电话出谋划策、捐款捐物。

近3年,他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帮扶活动,捐出18万元“养老钱”,资助5户贫困青年家庭,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实现创业致富。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刘钦生捧着今年党中央给他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说:“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一辈子的信条。”

(原载《湖南日报》8月13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