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帮扶见成效︱通道:安居乐业幸福多
发布时间:2020-09-25 17: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 巍 吴玉权 吴祥淼 编辑:李夏涛
0

  安居乐业幸福多

  ——通道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纪实  

独坡镇建起了高山水稻、高山蔬菜、黄金茶等后扶产业基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基地就业,通过参与田间管理、采摘装卸、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多重收入。图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分拣辣椒。王森 摄

  秋日侗乡,满目葱茏,瓜果飘香。

  在收获的季节,慕名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东环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只见楼房整齐美观、院落干净整洁、道路平坦宽阔、广场设施齐全……这里成为城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搬迁户戴海莲脸上堆满了笑容。以前她们一家挤在破旧的木房子里,生活不方便,就业没门路。通过易地搬迁,全家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她在扶贫车间上班,日子越过越好。

  “水、电、网、路都通了,住得舒心,感谢党的政策好。”搬迁群众都说搬迁到安置区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安置区墙上的红色大字道出了162户搬迁贫困群众的心声。

  “十三五”期间,通道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727户3133人,任务完成率100%,共建成集中安置区13个,集中安置563户2374人,分散安置164户759人。

  “让搬迁群众在新环境中安居乐业。”怀化市委常委、通道侗族自治县委书记印宇鹰说,该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推进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较好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就业创业促增收

  在双江镇东环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通道锶鑫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10余名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加工电子零件。能够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来自传素村的搬迁户殷瑄心里踏实了。“可以照顾家里,这个岗位非常合适。”殷瑄说。

  2018年,返乡青年杨博均在安置区创办了这家扶贫车间,吸收了7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20多名,产品销往广东等地。

  该扶贫车间为了解决安置区部分老年人“不想整日闲在家里、想适当劳动挣钱”的需求,设置了电子零配件手工绕制的工种。老人家可以在车间坐班劳动,也可以拿原材料到自家劳动,不受时间、场地的约束,实现灵活就业、快乐劳动。

  针对就业能力差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户,安置区还设置小区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年龄偏大、家庭情况特殊的贫困户就业问题。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加大就业帮扶。该县通过举办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班、扶贫车间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搬迁户劳动力劳动技能。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通过外出务工、扶贫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通道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务工就业1273人,涵盖692户;在全县已审核通过的24个扶贫车间中,搬迁户就业108人;全县签约吸纳易迁群众就业企业44家,提供就业岗位1962个,搬迁户就业290人。

  同时,落实产业帮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自主产业等途径,基本实现了搬迁户与产业利益链接全覆盖。

  全县152个村已实现“四跟四走”帮扶或重点产业帮扶全覆盖。“四跟四走”涵盖433户2224人,重点产业帮扶涵盖161户598人,光伏产业帮扶涵盖39户144人,村级产业园委托帮扶涵盖726户3131人。

  独坡镇木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323人。该镇建起了260亩高山水稻、100亩高山蔬菜、273亩黄金茶等后扶产业基地,引进通道华盛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解决就业86人。其中解决搬迁户就业56户62人,户均年收入增加1.26万元。

  在华盛公司后扶产业基地,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批批新鲜采摘的西红柿、辣椒运到停在基地的货车旁。“称重后,再包装发往桂林。”公司技术人员侯三六说,每天销售蔬菜1万多斤。

  当天,陆永高和妻子杨再辉在基地采摘了300斤辣椒,兑现工资300元。陆永高是独坡镇虾团村人。以前,陆永高一家住在偏僻、破旧的木房子里,生活艰难。现在,陆永高夫妇不仅住新房子,还在华盛公司基地上班,两人月均收入5000元。“生活甜如蜜,日子有奔头。” 陆永高很满足当下的幸福生活。

  搬迁户吴怀斌种植了15亩黑老虎,今年预计产量1万多斤。华盛公司与他签订了黑老虎保底价回收协议,解决了他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独坡镇党委副书记龙明凯介绍,该镇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通过鼓励企业吸纳搬迁对象就业、资金帮扶发展种养业等方式为搬迁户拓宽增收渠道。

  据了解,全县完成就业扶持奖补项目3个,扶持奖补资金121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受益人口343人;完成产业扶持奖补项目7个,扶持奖补资金14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受益人口653人。

  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贫困户搬出了一片幸福新生活。

  精细服务安民心

  在双江镇东环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安家后,年过花甲的潘翠英每天更忙碌了。安置区分给她家20平方米的“菜园子”,她白天在楼下扶贫车间工作,下班去干农活,种菜上班两不误。

  “‘菜园子’为大家节约了生活成本,也为搬迁户解了乡愁。”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秀芳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包括“菜园子”工程在内的20条后续帮扶措施,从配套设施建设到综合服务,该县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

  在安置区周围,便利店、卫生所、警务室等配套设施齐全,小区门口还有公交车,四通八达。潘翠英高兴地说,现在的日子跟城里人没什么区别。搬迁户吴安宇对小区环境十分满意,“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晚上有保安巡逻,到处都安装了监控设备,住在这里很安全。”

  66岁的杨继文是安置区业主管理委员会主任,每天都在为搬迁户奔忙。“建了小区微信群,大家有事随时可以找到我们。” 杨继文说,业主管理委员会及小区调解员、保洁员、文化员、保健员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环境卫生、矛盾调解、保健娱乐等方面工作。

  目前,通道13个集中安置区均建立了“安置区管理服务中心、安置区党支部、安置区业主委员会、安置区警务室、安置区卫生室”等,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五大体系”,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培训就业等具体问题。

  解决生活单调,文化生活不能少。

  在通道各安置点,均建有广场、棋艺室。在独坡镇木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年过六旬的吴向杰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家很快彼此熟悉了,在新家园有归属感。

  在安置区广场,李艳梅在指导姐妹们表演侗戏。李艳梅是一个“侗戏迷”,侗戏表演经验丰富。李艳梅高兴地说,是党和政府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她们表演的侗戏《扶贫纪事》就是歌颂党的扶贫好政策。

  “唱着侗歌奔小康。”县发改局局长杨彦辉介绍,该县在有条件的集中安置区均设立了“综合服务区、自主创业经营区、扶贫车间生产区、老年休闲娱乐区、自主生活菜地区”等,基本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工作、安居乐业、齐奔小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