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业融合,奋力“断穷根”——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下)
发布时间:2019-12-11 16:50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 编辑:
0

肖 军

绿树环绕的坪地里,白茫茫的一片。这是辰溪县大水田乡土桥村分散安置户柴泽明的养鹅基地。

柴泽明一家过去挤住在破木旧房里,且地处偏远,生产生活都不方便。2017年,县里将他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计划,选址在公路边,还帮他量身定制发展养鹅产业。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生活,脱贫永远只是在梦中。搬出来后,天地宽了,致富也有了奔头。”柴泽明乐哈哈地说,通过养鹅增收,他家今年收入可达8万多元。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怀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雷绍业说,怀化坚持“挪穷窝”与“拔穷根”并举,加大对搬迁农户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的帮扶力度,解决好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让搬迁群众既能安居还能乐业。

产业开进安置点

走进芷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七里桥安置区“扶贫车间”里,只见4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负责人介绍,在这里上班的都是安置区的搬迁户。

“上楼住新房,下楼把活干,党的政策好,脱贫奔小康……”搬迁户罗小妹一边干着手中的活,一边念起了顺口溜,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2017年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小妹从该县碧涌镇搬入七里桥安置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进入“扶贫车间”工作。“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每天下班后还可以做家务。”罗小妹开心地说。

“点业融合可致富。”芷江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芷江紧扣就业脱贫,在安置点规划产业,鼓励企业到各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在安置点附近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帮助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2018年,全县搬迁户人均纯收入达9586.7元,全部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有了产业保障,才能长效脱贫。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扶贫车间183个,一批搬迁户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安居乐业不分家,住上好房子,挣到“红票子”,才算好日子。怀化在一些安置点还规划建设了“扶贫超市”、“扶贫农贸市场”等。

沅陵县城郊的太安易地扶贫搬迁点的中心位置旁,是县城一家大超市分店,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6名员工在招呼几位居民购物。

“我们开的是‘扶贫超市’,员工全是搬迁户,超市卖的货,都是扶贫价。”超市负责人蒲建国介绍。

“顾家又就业,日子美而甜。”在超市上班的雷秀兰,今年8月搬进社区,一边照顾小孩,一边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2300元,谈起现在的生活,满脸幸福。

这样的幸福还在怀化多地上演。在麻阳毛坪院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楼上贫困户居住,楼下集市商贸交易等方式,建立“扶贫车间”式功能型农贸市场,可容纳3000余人开展商贸交易。目前已有39户搬迁户在市场租用了门面和摊位,年增收可达1万余元。

怀化市督导各县、市、区在精准摸清搬迁对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因地因人制订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计划》,深入实施就业帮扶“五个一批”工程,将搬迁户分为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兜底保障型等,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促进群众就业,精准帮扶搬迁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搭建各类就业平台,才能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怀化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尧说。

精准培训促就业

“双手放在婴儿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再逐渐回到原处。”近日,在洪江市龙船塘瑶溪乡,洪江市人社局与洪江市晨熙学校共同组织的“2019易地扶贫搬迁育婴师培训班”开班,育婴培训师正在为学员讲解小儿按摩的手法。

“现在政策真是好,家门口就能接受免费培训,还帮助推荐就业。”搬迁户学员刘艾平感慨地说。

这是洪江市对搬迁户进行技能培训、拓宽就业路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市已在安置点开设培训班39次,1473人接受培训。这些搬迁户接受培训后大都实现了就近就业。

“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洪江区仁园小区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户许有珍与刘艾平有同样的感受,以前一家人全靠丈夫一个人务工,家庭收入拮据,今年暑假,许有珍参加了区里免费举行的保育员培训,顺利地拿到了资质证书,找到了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怀化市把“技能培训提升一批”作为搬迁户就业的重头戏来抓,让搬迁户有一技之长稳定就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扶起“志”与“智”。为提高搬迁户的就业技能,会同县就业局负责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开展技术培训,让他们依靠双手脱贫致富,激活搬迁户的内生动力。在会同县工业集中区易地扶贫搬迁点,搬迁户杨早妹今年参加技术培训后,进入县工业集中区成了一名纺织工人。“在家门口培训,培训后就直接上班。多好!”杨早妹高兴地说。

中方县派出30多名干部深入搬迁点,逐户登记就业情况,结合临近的怀化高新区、中方工业集中区的用工需求,有针对地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就业,共计为搬迁户进行就业、岗位技能培训10余场次,经过精准就业培训,在园区解决就业200余人。

据统计,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加强与园区企业的用工对接,全市78家本地龙头企业吸纳1119名搬迁劳动力就业,共有30多家本地合作社吸纳2581名搬迁劳动力就业,全市共输出搬迁劳动力27307人。

因地制宜兴产业

“在安置点周边布局‘杨梅、茯苓、核桃’三大特色产业,统筹专门资金,对发展‘庭园经济’、建设‘特色果园’的搬迁群众,一户不落地进行产业扶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远松说,如果搬得出、稳得住是“输血”工程,那么能致富就是“造血”工程。

怀化市突出规划引领精准施策。督导13县(市、区)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设施农业、特色种养、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

同时,精心选择并实施一批产业脱贫项目。怀化紧紧围绕各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主导产业,立足搬迁对象及安置区域的实际,优先从脱贫攻坚项目库中精心筛选,组织专家团队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管。

鹤城区已在各集中安置点建立香菇、猕猴桃、苗木、生态养鸡等特色农业基地10个,吸纳95名搬迁群众入股,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让搬迁群众在基地打工,让他们既入股分红,又有薪金收入。

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姻”,建立利益联接,搬迁群众成为“股东”,获得收益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溆浦县北斗溪镇宝山村成立了高山云雾绿茶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2018年,宝山村3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33人全部入股合作社。今年9月,每户分红500元。

溆浦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及就业项目96个,搬迁群众分别以劳务报酬、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其中,实现了全覆盖。

农民下山,产业上山,是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的亮点之一。辰溪县重点抓好省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县骨干扶贫项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并帮助搬迁户自主发展产业。截至去年底,该县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惠及搬迁群众2292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该县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1个,今年规划实施投资资金达11.9亿元的后续产业项目23个,着力发展稻花鱼、油茶、大棚蔬菜等特色种养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引导搬迁户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形式加入,多措并举帮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

通道引进12家汽车零配件企业,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企业,现已吸纳120多名搬迁劳动力就业。

围绕“精准”,怀化分类开展产业帮扶,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确定不同的产业帮扶模式。

针对分散安置且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搬迁对象,采用直接帮扶模式,对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的按照产业扶贫相关标准给予奖补。

针对远离原有生产资料或安置资源缺乏集中安置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通过股份联结等途径进行帮扶。

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少资金、技能的搬迁对象,采取自主发展模式,通过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和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搬迁户自主发展扶贫产业,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增收。

麻阳兰村乡大坳村和泥溪垅村的11户搬迁户将36万元小额信用贷款购买的2400羽蚕蛋,委托给该县兰村乡蓝凤农业公司养殖,按照委托产业发展利润的65%分红,3年来11户搬迁户共获得分红28万元,户均增收2.55万元。

怀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130家本地龙头企业与易地扶贫搬迁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搬迁户7889户,入股总金额为18394.41万元,年人均可分红970元,全市共有666家本地专业合作社与易地扶贫搬迁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搬迁户10143户,入股总金额达10377.9万元,年人均可分红541元。

数据是最有力说服力的事实,也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的生动注脚。

“搬出来”需要决心和勇气,“稳得住”需要用心用力。怀化市委、市政府正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实现“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兑现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