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服务,融入新生活——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中)
发布时间:2019-12-10 16:4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
0

肖 军

走进沅陵县沅陵镇月木桠村集中安置点卫生室,设有门诊室、治疗室、预防接种室、健康教育室等功能科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进行有效、快速诊治,满足搬迁户的医疗需求。

怀化市委、市政府认为,“搬出来”只是第一步,要让搬迁出来的居民“稳得住”,还要做好配套设施、精准管理和精细服务等工作,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易地扶贫搬迁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系统工程,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精准实策,坚决防止和避免‘一搬了之’。”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说。

三管齐下促转变

安居且乐业,安置更安心。

今年初,在“搬”的任务即将收官这个关键节点上,怀化推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重大部署,决定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逐步从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并能致富转变,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转移,怀化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队伍,市县两级均从扶贫、农业、就业、民政、宣传等部门重新抽调业务骨干到联席办上班。

今年2月至3月,该市精心组织了“送培训下基层”暨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业务活动,深入13个县市区全方位开展业务指导。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发改、扶贫、财政等22个县直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专干和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干及县市区联席办、扶贫公司工作人员1535人参加了培训,各级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让他们更加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能干好,顺利实现重点转变,努力把问题发现在基层,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能力。”市易地扶贫搬迁办主任田敏说。

“不只‘挪个窝’,更要‘铺好路’。”怀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雷绍业说,瞄准群众“搬迁痛点”,怀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教育、交通、文化、治安、医疗、党建、平价购物、社区管理等20条后续帮扶措施,每一条措施都有责任单位。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

优化队伍、业务培训、出台措施“三管齐下”,为精准打赢2019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巩固战、提升战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落实了措施责任。同时,切实增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责任感、使命感。

贴心设计好温馨

走进溆浦县桥江镇黄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你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少搬迁户肩扛锄头出门,喜气洋洋提着新鲜蔬菜回家。难道这些搬迁户还在干农活?

刘道均告诉了我们答案。刘道均来自桥江镇紫荆村,家里4口人,2017年12月底入住安置点。指着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菜,刘道均说,这都是自己种的,大部分自己吃,吃不完就拿去卖,又多得一份收入。政府分给他20平方米“菜园子”,平时在小区当管理员,下班了可以去干农活,种菜上班两不误。

政府为什么要分地给搬迁群众?桥江镇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主任熊伟介绍,不少群众虽然住进了新房,实现了就业。但“进城买根葱嫌贵”,种地务农的习惯依然难舍。

如何让搬迁户住得惯、能融入?溆浦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积极为搬迁对象中60岁以上无业可就的群众解决生活单调和“离开了土地不习惯”的忧虑。

易地扶贫搬迁“菜园子”工程应运而生。溆浦县为各安置点入住对象按户留了蔬菜种植用地。政府免费提供田地使用权,不愿种的将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

“一块菜地,一片温馨。菜园子一方面为搬迁户节约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搬迁户故土难离,乡愁难解的情绪得到释放。”溆浦县委书记蒙汉说。

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怀化贴心设计,精心谋划,精细服务。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同步建起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从综合服务到平价购物,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卸下“包袱”,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支部建在安置点

“搬来遇到的问题,政府都给解决了。”麻阳城西龙池集中安置点龙升家园搬迁户黄呈召喜滋滋地介绍,水、电、路、气、网全进屋,旁边200米就有学校,路边有公交车直接进城。

穿行龙升家园,超市、广场、卫生室、警务室、图书室等映入眼帘。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党建、户籍、民政、教育、社保、医保、低保、供水、供电、残疾人等服务窗口,使搬迁群众享受到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并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妇女儿童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就业培训室等,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龙升家园在成立管委会和选举成立居委会的同时,成立了社区党支部。党支部将安置楼划分为若干党建网格,建立社区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用心用情温暖着搬迁群众的心。

社区党支部书记范文中说,贫困户“洗脚上楼后”,闹起了别扭,不会用电磁炉、不会开防盗门、电视机信号不会调。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在搬迁群众那里可能成为决定“我要不要留下来”的大事,为了让搬迁群众安心,党支部和社区“两委”干部和网格长上门手把手地教,并发放用水、用电、煤气、防火、防盗安全知识手册。

“搬迁到哪里,支部建到哪里;移民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怀化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安置区都要有管理服务的组织。对一定规模的集中安置区设立社区,成立社区居委会,选优配强社区干部,推进“四支队伍”进社区。根据党员数量,成立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按楼栋成立党小组和居民代表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到栋、到户。

社区治理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怀化从精准制订管理方案、加快完善配套建设、切实加强分类管理,扎实做好服务保障4个方面入手,狠抓服务管理,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怀化聚焦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治安防控立体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集中安置区后续工作要稳住,党支部这根‘房梁’不能少。”会同县委书记杨陵利说,会同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优选训练带头人、严格教育管理三项措施,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党建工作。目前,在县城及城郊3个规划较大、安置人数较多的安置区设立了党支部,党支部班子成员与管委会委员交叉任职。

为进一步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网络,会同在安置区推行“楼长制”。目前,形成了有事找“楼长”的工作模式,为方便群众咨询政策,服务办事打通了“最后一百米”。

“办点啥事也方便快捷,能找到人,事情很快就有着落。”对于社区工作的服务,会同工业集中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1栋的搬迁户粟东海竖起了大拇指。

满意的背后,是社区优化网格化服务的不懈努力。今年10月10日,他家的门突然打不开了,心急如焚,马上向楼长反映,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接到楼长报告,马上拿着梯子来到现场解决问题。

安置点上起歌声

“祝你生日快乐……”近日,在溆浦县罗子山村自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礼堂,随着《生日快乐》歌响起,70余名搬迁群众和10余名党员干部聚集在一起,为3名搬迁群众过生日,场面热闹又温馨。

“党和政府给我安新家,还给我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今年75岁的米庆堂一边吃着蛋糕一边说,从交通不便的罗子山搬下来后,吃穿行都不用操心,平时打打太极,拉拉二胡,日子过得特别甜。

罗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克楚介绍,组织贫困群众集体过生日已成为村里的“新传统”,每月都会举行一次,目的是把安置点的搬迁户融为一个大家庭。

如今,给安置点群众过“集体生日”在溆浦得到推广,《生日快乐》经常在各安置点响起。各安置点还会经常组织跳广场舞、唱红歌、踢毽子等活动。

“挪出穷窝”,搬进新房,好的硬件让贫困户搬得出,但是,能否做到功能实用、住得舒心?这关系易地扶贫搬迁能否稳得住,直接影响脱贫成效的巩固。不仅要精准,更要精细,只有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帮扶落地入户,让工作更人性化、精细化。

解决生活单调,文化生活不能少。在怀化的各安置点,都建有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棋艺室、图书室等,各种体育器材一应俱全。各安置点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搬迁户的文化生活。

国庆期间,会同县工业集中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热闹非凡。在党支部和管委会的组织下,举办了庆祝国庆文艺汇演。搬迁群众自导自演了歌舞、舞蹈、唢呐、霸王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认识了更多的邻居,也更有主人翁意识了。”搬迁户蒋昌才说。

针对“人住进了新房,心还在山沟里”的思想状况,怀化内外兼修,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们都是从各个边远的侗寨搬来的,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很快都彼此熟悉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教场头集中安置区搬迁户伍子昌说,唱侗歌、跳芦笙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县里还有专业人员来指导。现在邻里和睦,其乐融融,新家园有了归属感。

一点点、一桩桩、一件件,帮着搬迁群众由“农民”顺利地向“市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