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天地宽——芷江侗族自治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09-23 17: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编辑:
0

芷江七里桥集中安置区。付湘云 摄

水宽乡干塘坪集中安置点。

(芷江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供图)

龚卫国 冯 雨 朱跃军

具有侗族元素的新砖房,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宽敞大气的广场……金秋时节,走马芷江城乡,统一风格的易地扶贫安置小区,让人耳目一新,成为侗乡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芷江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对县内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山水养不起一方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贫困群众圆了安居乐业梦。

高位推进,“搬”进幸福新生活

“这房子有客厅、有厨房,还有厕所,外观还保留了侗族风格,比我原来的小木屋强多了!”在芷江岩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户杨洪林指着自己的新房高兴地介绍。

近年来,芷江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和展示侗民族风貌的亮点工程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实施,坚持“四统一”原则,实现了搬迁与脱贫协调推进。

坚持高位推进。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定期召开指挥部例会和书记、县长办公会等会议、项目调度会,广泛开展政策解释及宣传引导,科学规划集镇集中安置点建设,全力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该县全面完成“十三五”省定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县1073户4104人易地搬迁贫困户已全部入住新房。同时,根据贫困户家庭人口状况,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政府出资对安置房进行简单装修,搬迁贫困户可“拎包入住”。

“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搬迁户朱明说,他原来住在巽公坡村,离岩桥集镇有19公里,现在条件好了,安置区往前100米就有到县城的公交车,出行、看病、购物都非常方便。

精准发力,“穷貌” 换上新容颜

“人挪活,树挪死,搬出深山条件就是好,再也不用为水电路这些问题犯愁了。”今年72岁的搬迁户肖邦桥感慨地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芷江所有安置区在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吸收了侗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让搬迁群众有亲切感和舒适感。

在选新址上,着眼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该县搬迁安置坚持“五靠拢”选址原则,即:选址向旅游环线靠拢、向产业发展带靠拢、向新型园区靠拢、向县城靠拢、向集镇靠拢。

在建筑风格上,充分吸收青瓦、翘角、飞檐等侗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住房面积要求,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由专业建筑设计部门提供统一的施工设计图纸,所有集中安置项目和分散自建住房均按照统一设计风格施工、建设,体现了现代气息与侗族建筑风格的融合,做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建筑要求与群众居住使用习惯的兼顾。

芷江还十分注重完善搬迁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安置小区高标准、高起点的完成公共基础设施、绿化、亮化及公共活动场所,给搬迁户一个温馨的环境。该县七里桥集中安置区增设了276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包括超市、幼儿园、警务室、卫生室、活动室等,并完善小区物业管理。

同时,芷江实行“保留农民身份、农村产权不变”和配套“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低保、临时救济”的“2+6”保障措施,对跨行政村安置的群众给予土地流转补助,兜住了搬迁群众民生底线,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群众搬迁的后顾之忧。

产业带动,创业就业斩穷根

芷江冷水溪乡三门坡村油茶林基地是湖南杨家将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地,去年开始,搬迁户杨柳英在杨家将油茶林基地务工,务工收入近3万余元。杨柳英依托基地务工收入得以脱贫,生活得到改善。

芷江依托旅游开发与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优势,采取“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助力自主创业,开发扶贫特岗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形式,让搬迁群众享受到了居民和市民的待遇,推动搬迁群众在县城、乡镇集镇就业。

芷民丰农牧有限公司开辟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产业发展绿色通道,专门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开展芷江鸭养殖培训,在公司养殖基地为易地搬迁户单独建养殖大棚20多个,免费提供给易地搬迁户使用。芷江天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建猕猴桃基地1200亩,带动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对象312户实现分红增收。

“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要让贫困户搬得出,还要让贫困户搬出后,能致富,会增收。为此,芷江产业项目重点向易地扶贫搬迁倾斜,依托芷江鸭、柑橘、水蜜桃、高山葡萄、猕猴桃等优势规模产业,芷民丰、和翔鸭业、天晟农业等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与特色农业发展。

目前,芷江1073户搬迁群众中,分别有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帮扶、扶贫特岗、低保兜底、务工等两种以上措施保障的809户;发展种植养殖110户、龙头企业帮扶80户、务工增收453户、县内务工145户、低保保障56户、扶贫特岗保障32户、其他保障措施8户。搬迁群众2018年度人均纯收入9586.7元,全部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点业融合,就近就业辟新路

走进芷江七里桥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只见4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据了解,在这里上班的都是安置区的搬迁户。

通过政企合作,芷江引入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安置区建立“扶贫车间”,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

2017年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小妹从碧涌镇汪碧山村搬入七里桥安置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进入扶贫车间工作。谈起现在的生活,她高兴地说:“在家门口扶贫车间上班有稳定收入,每天下班后还可以做家务。”

“点业融合稳得住。”芷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安置点规划产业,全力实施就业帮扶,巩固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

芷江紧扣就业脱贫,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到各个安置点设置加工点,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帮助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进行“传、帮、带”实地培训,帮助搬迁户掌握种养技术。

“住得好、有活干、日子甜。”芷江贫困户们搬出大山,搬进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