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示范县”为何青睐中方
发布时间:2018-12-11 19:5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银艳 编辑:周紫云
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续8年名列前茅

全国“示范县”为何青睐中方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陈雪冰 易巧君 张完完

12月7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怀化)建设推进会在怀化召开,现场签约产业转移项目17个。

与之相呼应,距离怀化市中心城区仅30分钟车程的中方县境内,从12月初起,一支支就业服务小分队活跃在各个乡镇的赶集日,动员“老乡”在本地企业上班。“打工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有好地方”的横幅标语深入人心。

产业转移搞得好,企业用工是关键。已与中方周边4大工业园区的240多家企业建立用工合作的中方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又在提前为新签约的产业转移项目做好用工准备了。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力推进劳务协作扶贫工作。今年,该县已连续8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

连续8年当选,成功的奥秘何在?

给每个培训合格的求职者发一顶红帽子

在中方县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局,党支部书记赵友莲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干就是20年。

“中方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的前身是劳动服务公司,1998年中方刚建县时就成立了,特别开辟市内职介、沿海劳务两大重点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广大求职者,我们特意选址租赁在离怀化市火车站不过1.5公里的中心市场。”赵友莲介绍,那时公司只有11人,其中6人还是临聘人员,“但就是靠这‘11条枪’,我们帮无数的求职者找到了工作。”

赵友莲记忆最深刻的是2016年在深圳龙华美律电子厂,一个叫田连松的麻阳汉子,一眼认出为推进劳务协作前来回访的她,这位老实巴交的苗乡汉子,竟瞬间哽咽得说不出话。

“那时候帮他们找工作,不但要向求职者仔细解释招聘信息,还要对他们进行26个英文字母、职业道德等基础培训,以便他们能顺利通过入厂测试。”赵友莲回忆,那时她还需要像导游一样,给每位培训合格的求职者发一顶红帽子,再带领大家乘火车前往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直到他们完成相关考试、体检等入职手续。

那年,田连松开心地向赵友莲“汇报”说,自己从2000年初被介绍进入美律,便一直在此工作,工资翻了两三倍,还在厂里找到了女朋友。

中方县人社局局长丁勇军介绍,这些年来,通过就业服务局送出去的求职者中,不少人通过上夜校等方式提高综合素养,转变成了白领,甚至升职成为管理层人员,走上了曾经在大山里想也不敢想的发展道路。

承接产业转移的内迁企业很受求职者青睐

在距离怀化市中心城区仅30分钟车程的中方县境内,2003年便迎来了一个工业园——怀化工业园区,这些年来,它已陆续升格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并更名为怀化高新区。

“怀化高新区位于中方县,既有利于我县求职者就业,但如何帮助企业招工对我们来说也有一定压力。”中方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杨长贵说,2012年,他来到劳动就业服务局工作,正赶上高新区迎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契机,企业纷纷落户,总投资1亿元的金升阳(怀化)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例典型。

“我们组织了4个就业服务小分队,开着皮卡,举着喇叭,发着传单,将金升阳要招人的消息撒遍全县各个角落。”杨长贵介绍。

“公司当时需要六七百人,而我们招来了近千人,给他们还储备了两三百个劳动力。”杨长贵说,当地老百姓也比较青睐这种内迁企业,因为管理比较规范,工资和沿海地区差距不大,且在家门口打工,下班和节假日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现在,在中方周边,就有4大工业园区,近年来,我们的就业服务局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点放在了省内转移上。”中方县人社局局长丁勇军介绍,目前,中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约6万人,今年,该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00多人,省内转移的劳动力占了6成。

村级劳务协作微信工作群有一两百个

打开中方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邓中的手机微信,映入眼帘的是一屏又一屏的村级劳务协作微信工作群,足足有一两百个。邓中说,局里的工作人员都“候”在群中,随时接受群友“骚扰”。

邓中介绍,近年来,他们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数据库,全面启动并逐步完善了“互联网+就业+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县130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站点,有专门的信息数据管理员,并且均按要求建立了自己辖区内的村级劳务协作微信工作群。

桐木镇的吴其军,便是通过村信息数据管理员“网”住的一名重点服务对象。他曾因脑出血住院,出院后留下了害怕嘈杂的后遗症。劳动就业服务局将招聘会开到了镇上,他也没信心出来找工作。

“但我们通过平台了解到,他家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他也非常想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邓中介绍,他们直接上门,给他送去了当地农业合作社的橘园管理员岗位。如今,吴其军每天乐呵呵地在橘园中除草、修枝、施肥等,每月都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