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好人” 刘松武:守诺27年为孤老扫墓
发布时间:2018-10-23 21: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编辑:
0

刘松武,1964年9月出生,系怀化市靖州飞山管理委员会飞山村原支部书记。

他深知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对人诚恳,做事认真,遵守诺言;自1989年上任为村官后,他更是把青春献给了党,勤廉为民,曾被多次评选为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多年始终践行着“尽本分、守信用”诺言为人民服务。

27年的坚持,用行动诠释诚信的内涵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刘松武做到了。

舒正云是怀化溆浦人, 30出头的时候便独身一人来到靖州,落户在飞山村白泥塘组。

多年来,他一直在飞山寨上以种植花生和蔬菜为生,每天坚持从古道上去,傍晚又从原路回家,收入极其微薄。那时,20出头的刘松武他担任飞山村团支部书记,官职虽小,但是心系群众,一心一意想着为人民服务,从村民中了解到他独身一人,在当地无亲无故,经济状况不济,屋内漏水,一片漆黑没有照明,房屋又破又旧又没有钱维修,晚年的舒正云又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甚是可怜。

于是,刘松武发动村里的团员青年为他翻修房屋,甚至为他买米买菜,洗衣服,做饭,就犹如照顾自己的亲身父亲一样。刘松武和团员青年们都表示会一直照顾他直到去世。1990年,老人去世后,刘松武发动团员青年们捐款为老人安了一块墓碑。

2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在每年的清明节和爱人及儿女拎着祭祀物品去给老人扫墓,并对儿女说,你们要等以后我们老了,走不动了,也要坚持为五保老人来扫墓。

27年的坚持,不图任何回报,只为坚守自己身为一名党员的信念,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的内涵。这么多年来,他这丝毫没有动摇和改变他坚守诚信为老人扫墓的念头。

致富不忘诚信之本,尽心尽力帮助孤寡老人

从当村官那一刻起,他时刻对村民报以诚信。对待领导、同事、村民他将守本分、诚实守信作为交往的先决条件。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尽心尽力为村民、为同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迹中却透着点点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他积极主动。看到谁需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

1994年春,刘松武在靖州老牛坡办起了一个藕煤加工厂,生意还算红火,致富后他不忘身边村民。当时,本村文家巷村民小组有八旬老人,胡楚明、龙桂英夫妇,年纪大,又体弱多病,生活一直很苦。刘松武看在眼里,所以,自他开办加工厂的那天起,他就坚持每月给这对夫妇免费送煤,这一送便是十几年,共送藕煤2万个。

刘松武的妻子杨朝玉作为贤内助,虽不是一名党员,但是在工作上给予丈夫很大的支持,她时常跟随其脚步,心系孤寡老人。她每次都会陪丈夫踩着三轮车将煤送到老人家中,并主动卸煤、把煤搬进灶房。每次老人都会握着他们的手,含着泪,激动的说:“我们老俩口如何对的住你俩”,刘松武说,“大妈,大伯,我们都有老的一天,帮助你们老年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份内事。”

2005年,刘松武又自筹资金2万多元,购置一台组合式打米机,做起小本生意,也方便村民大米加工。邻村,断桥村戈家团有70多岁的老妇人杨松娣,其儿子戈承华双目失明,那时,刘松武知道他们两母子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极其艰难,他知道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他们。于是,他就要他们两母子把自家的稻谷拖来自家打米厂打米,从来不收他们的加工费。

2002年,老人龙桂英因交通事故被撞伤,刘松武出面协同与交警部门处理事故,帮助老人家获得6000元的经济赔偿,俩口子感激不尽,逢人就说:“还是共产党员好,共产党员心肠好,没有他(她)们的热心照顾啊,我俩口子早就不在人世了”。

2006年,老人的厨房为偏房,因年久失修,一次下大雨后,偏房因积水过多而垮,刘松武他又发动村委会一班人,帮老人重新翻建房屋。后来,又凑了300元钱给他俩口子购油盐用。

他就是这么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愿意帮助别人,坚持实事求是,做诚实人,说诚实话,办诚实事,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信誉度。

心系村民,为双残户乔迁新居

树立服务意识,善于倾听身边村民内心,是刘松武的一贯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村官,一定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这样,你的工作都会有生机、有活力。”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在平时工作中,时时处处想的就是村民,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他的妻子说,“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从来都是为别人想的多一些。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看待。”

2005年,本村大屋组有村民储吉松(肢体残疾),妻子陈满妹(哑巴),这对夫妇的住房又旧又破,一到刮风下雨时便无法居住,加上妻子智力低下,多次煮饭烧柴起火时,房屋差点被烧,幸好是白天,被村民及时扑灭,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

当时,刘松武被当选为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到现场查看,和周围的邻居石宪菊等人一起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以房换地的方式,即用储吉松的木房换石宪菊在村道旁的一块土地,给储吉松另建一栋新房。刘松武考虑到储吉松的实际困难,没有资金建房,刘松武向管委会领导汇报情况之后,得到了管委会有关领导的支持。

于是,刘松武又发动村里会建筑的党员义务投工投劳,在村里选址放样,同时,为储吉松买来水泥、砖、沙子、木料、瓦等材料建起房来。刘松武每天亲自带头搬砖,带领党员们建设房屋,一栋四排之间的平房就这样在大家不求回报的努力下,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修建起来。

2006年七一前夕,村党支部、村委会邀请县残联和管委会的领导为双残户储吉松乔迁新居举行落成仪式,并为储吉松新居添置家具,使储吉松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他说,“感谢刘书记这么为我们这些穷苦村民们着想,感谢他,感谢党的照顾,让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这么一栋新房子。”

这一位好村官,优秀的共产党员、做每一件平凡的工作都觉得极其享受。他的工作平淡无奇,他的行为质朴无华,他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他的故事也未必能够催人泪下,但是他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认真履行党员责任,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这么多年付出的过程获得的快乐是权力和金钱买不到、也换不来的。他为这项平凡却又光荣的事业奋斗一生的信仰和决心绝不会动摇!

朴实光可鉴,诚信亮人生。他说,知足者常乐,生活虽朴实,但是他愿意像灯泡一样,毫无保留的发光,给人照亮!不管以后年纪多大,还是不是一名村官,他都会坚持用“尽本分、守信用”的人生信念照亮今后的道路,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怀化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