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照亮脱贫路——新晃高铁新村以党建引领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8-06-19 09: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钟仁君 编辑:周紫云
0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钟仁君

图为贫困户杨金桃在扶贫车间务工。

“几分钟就能从家里走到扶贫车间,收入和外出打工一样多,还能照顾家庭,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在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高铁新村民丰电子扶贫车间,建档立卡贫困户杨金桃说。

这是高铁新村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激励党员带动发展、抓实产业扶贫措施,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建强堡垒凝聚心力

走进高铁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楼房,周边环境清爽宜人,各种文娱设施、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扶贫车间、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高铁新村的飞速发展,得力于该村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处理好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关系,通过党建引领扶贫的发展思路。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

“支部要强,关键在选好党员能人。”据晃州镇党委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之始,素质高、作风硬的新晃人社局干部杨明勇被任命为高铁新村第一书记,一批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双带”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马小珍、张华、胡光勇等充实到村支两委班子,村支两委拧成一股绳,村里有了党建引领扶贫攻坚的“主心骨”。

在高铁新村,杨明勇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勇书记”。这位军转干部敢闯敢拼,与村两委发动党员,引进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通过“党组织+扶贫车间(合作社)+扶贫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全村8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

工作中,高铁新村实行“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定点到人”,每个村干部牵头创办1个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联系2至3个致富能手,每个党小组有1个党员示范项目。“所有党员干部都沉下组去、融进户去,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通过脱贫攻坚锤炼队伍,促进党建工作不断前行。”村党支部书记马小珍说。

该村还注重从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目前,高铁新村建起了8个扶贫车间、5个种植(养殖)合作社,每天吸纳120余名群众务工,法治宣讲、文明风尚星级评比等活动成为常态。

图为村支两委负责人在查看大棚甜瓜长势。

提升素质带动发展

在高铁新村党建引领公开栏,公示着全村46名党员,每个党员的履职尽责、示范帮扶等各种情况一目了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监委会主任胡光勇告诉记者,“党员在带动,群众在监督,党员给干部打分,群众给党员打分。同时,满意度低的党员也会自我加压,努力做好工作。”

为提高党员搞产业、闯市场的能力,高铁新村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十八洞村、芷江等地学习考察,通过现场授课、远程教育等形式搭建党员培训学习课堂。“前几天联村后盾单位县人社局请来工艺师和农技师授课,全体党员带头参训。”村主任张华说。

今年以来,高铁新村党员先后集中培训6次,分层次培训16场次,共计培训368人次;实施党员精准脱贫示范项目5个。

培训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激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攻坚。如张华等5名党员垫资20多万元成立羊肚菌种植合作社,解决了13户贫困户的就地就业增收难题。党员、回乡大学生张彬锋,牵头组建景越建筑公司,带动18户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

抓实产业脱贫摘帽

如何因村施策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高铁新村依托沪昆高铁在此设站的优势,紧紧抓住高铁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利用交通、信息等优势,引进企业创办扶贫车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帮扶+贫困户”的模式,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先后创办民丰电子、优而美家居、巧手编织等扶贫车间8个,吸纳村民就业268人,人均增收1680元。

用好用足新晃黄牛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新晃黄牛养殖、羊肚菌种植等高效农业。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奖励引导,村民既通过新晃黄牛养殖、羊肚菌种植等产业增收,还通过土地、劳务、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等入股分红。几年来,高铁新村通过高效农业人均增收3200多元。

该村延伸高铁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分享高铁红利。如参与高铁项目建设和高铁营运服务;发展建筑、运输、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挖掘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红色文化、湘西剿匪文化、夜郎傩文化等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等等。

如今,高铁新村广大党员群众正倾力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的目标,用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铿锵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