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便水战役
发布时间:2019-09-23 17:08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 编辑:
0

便水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与新晃侗族自治县交界之处,当年,贺龙带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时为打击尾追的国民党军队,曾在这里组织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后在长征史上称为“便水战役”。

8月7日,记者来到芷江新店坪镇上坪村,来到“便水战役”发生的地方,探寻当年那场激烈战斗的经过。

一块红二、六军团便水战役牛屎垅战场旧址石碑立在村里的公交招呼站旁,旁边就是上坪村去往新晃方向的主干道,这里就是当时“便水战役”发生的一个战场。

“这条路在修建的时候填高了四五米,当时这里的坡很陡,红军在这里遇到了在山头上的国民党军,双方就打了起来,机关枪一直响个不停,在这里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76岁的刘安成老人,就在招呼站旁开了间杂货店,一听说是来了解“便水战役”的事情,就带着记者走上招呼站旁的主干道,说着从父辈那里听来的80多年前发生的战斗故事。

1936年,为解除后顾之忧,红二、六军团决定利用新晃、芷江交界处的有利地形,组织便水战斗,出其不意地包围消灭敌人,为在湘黔边界创建新的根据地争取有利局面。

1月5日清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红六军团第十六师、第十七师急行至对伙铺一线,分散成“U”字形设伏,布好口袋阵,静等敌人“钻”进来。下午2时许,敌先遣部队抵达距离“袋口”两百余米路程的山林时,发现了设伏的红军部队,便不敢前进,就地进行火力侦察。见计划被敌人识破,红军指挥员当机立断,决定将敌人压入开阔地带再一举歼灭。

战斗就此打响。红六军团五个主力团从高山密林中直冲而下,枪声、爆炸声,震耳欲聋。强行军一天的敌人遭此猛烈打击,仓皇回窜至附近的牛屎垅高地。此时,敌人援军赶到,死守高地顽固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危急时刻,红二、六军团领导紧急分析了敌情,决定改变战斗部署。红二军团第四师和第六师兵分两路,计划切断便水渡口,再将敌拦腰折断,逐块消灭。

然而,当红四师赶到便水渡口所在的荷叶塘一带时,却发现敌人已占据了附近一带的山头。经过殊死战斗,红四师终因寡不敌众而未能突破防线,参谋长金承忠壮烈牺牲。同时,敌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跟进,红军原计划的打敌一个师变成了与敌三个师交战。

激战进行了一整夜,敌人凭着武器优势,疯狂抵抗。红军不怕大雪路滑,组成大刀队、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冲锋。双方在各战线上反复拉锯,打消耗战已成定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继续战斗对红军不利,1月6日黄昏以后,红六军团、红二军团先后撤出战斗,向贵州方向战略转移。

“便水战役”是红二、六军团长征以来打得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敌我双方伤亡都在千人左右。红二、六军团虽然未能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但也狠狠地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成功遏制了敌人穷追的步伐,使红军大部队得以从容转移黔东,粉碎了敌人扬言将红二、六军团消灭于湘黔边界的计划。

在距离战斗旧址1公里,上坪村南面园艺场的山坡上,屹立着一座被苍松翠柏环绕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它就是为纪念在便水战斗中牺牲的红军而修建的,整个山坡也建成了上坪红军烈士陵园。

纪念碑的背后,安静地躺着9座红军墓。除了3座墓碑有名字外,其余6座埋葬的都是无名烈士,只有墓碑上的红五星,记载着他们生前的英勇与不屈。

“不能忘却革命先烈们所做的牺牲,他们鼓舞着我们遇事不屈不挠,敢于拼搏。”上坪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建告诉记者,学校师生、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人士等每年有近五千人次来到上坪红军烈士陵园对烈士们进行缅怀和纪念。(记者 杨智伟 通讯员 龚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