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房改造难” 鹤城农村“能工巧匠”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11月24日讯(通讯员 郑翔 左锦锋 郭飞 全媒体记者 周紫云)铁锹将混凝土搅拌均匀,装入桶内,再一桶桶填满承重柱模板……“这样浇筑出的混凝土柱最结实。”11月23日,鹤城区坨院街道新街村36岁的泥瓦匠李军一边劳作一边说。
前阵子,鹤城区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专业建筑工程师、乡村规划师等来上课。通过培训,如今,施工图识读、工程仪器使用、农村民居选址……李军都已通晓。
“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更重要的是规划意识的培养。”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工程师、讲师钟东说,“要提升工匠在规划建设中的整体意识,把自己的工程纳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蓝图之中。”
为淬炼工匠本领,提高农村建筑工匠专业技术水平,规范和加强乡村建筑工匠队伍建设,为农民建房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服务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农村建房从“缺位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鹤城区住建局创新实施“量化管理”,采取“工匠工时与房屋面积挂钩”方式,提升工匠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组织全区工匠“大比武”,出台《危房改造评比细则》,将改建流程细化,开展农房改造优秀作品评选,让身边人建身边房、身边人评身边房,提升工匠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乡村工匠热爱乡村、扎根乡村、回报乡村的热情。
“不用外出打工了,现在既能照顾老人又能照看小孩。”黄金坳镇白岩垴村的泥水匠谭玉怀笑着说,从浙江返乡就业的他,参加过危房改造培训班,现个人年收入6万元。
据统计,该区参加过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工匠,目前共有112名,不少人通过加入乡村工匠队伍脱贫,走上致富路。自实施农村危改以来,该区累计争取和投入危改资金1.29亿元,完成危改868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