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脱贫路丨七甲坪村:基础牢潜力足
发布时间:2020-08-15 09:0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卢嘉俊 龚卫国 编辑:卢嘉俊
0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卢嘉俊

  通讯员 龚卫国

  “基地排放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不能污染环境……”近日,记者到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七甲坪村采访,碰上驻村帮扶工作队因为村里生态肉牛养殖基地的事,在与县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同志商谈。

  七甲坪村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即将完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至35万元。

  七甲坪村地处偏僻,给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远”。这里离县城47公里,是全县离县城最远的村子。从芷江高铁站下车,遇上熟路的司机,到村里也需要一个半小时车程。

  2018年3月,省发改委结对帮扶七甲坪。帮扶工作队来到村里,第一件事是把村民召集起来,摸清村情、收集诉求。

  走访中,工作队发现,因为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加上山高路远,大部分农机进不来。“看着村里100多亩荒地没人种,心疼啊。”工作队告诉记者,要把村民种养积极性调动起来,得先把基础设施建好。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队与村民代表商讨,制定出台了七甲坪村扶贫建设规划。有了规划,村里发展脉络更加清晰,村民干劲也更足。

  74岁的杨志忠老人谈起村里的变化,眼里就放光:“省里来的干部作为大,现在村里路宽了,马上就有养牛产业了,我自己也在前两年搬进了新屋,亮堂得很。”

  正如杨志忠所言,这些年,在省发改委党组大力支持和积极衔接下,工作队争取各方资金2000余万元。经“四议两公开”,这些钱都用在了“刀刃上”:硬化通组公路1.2万多米,新建机耕道1.18万米,改扩建防洪排水渠3000米,新建、改建排水沟1.6万米,维修加固山塘5口,新建堰坝6座,改造灌溉水渠4条8250米……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夯实了村里发展基础,增强了村民发展信心。采访当天,七甲坪村党总支书记李复林把记者带到高标准农田旁,看着田里长势良好的农作物,感慨地说:“多亏这些防洪排水渠,不然今年夏天这么大的雨,农作物会大面积受灾。”

  挖掉贫困根,教育最重要。工作队进村后,就为村小学争取到50万元资金,对校园进行全面修缮,并配备“班班通”。学校好了,学生多了。如今,村小学学生从2年前1人增至20多人。有关部门还专门从镇里选派2名教学骨干,担任村小的校长和老师。

  平时有空闲时,工作队队员还会给孩子们辅导书法等。假期中,“三下乡”的大学生也会来给孩子们做辅导、办晚会。

  说到孙女在村小学的学习情况,村民杨兰英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错,不担心她以后去城里读书跟不上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