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我市干部群众聚焦乡村振兴向省党代会建言献策
杨小虎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省委“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建言献策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踊跃献言建策。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对此,麻阳高村镇兰家社区居民龙小玉深有感触地说,丘陵山区农业没有机械化支撑,特色作物很难产业化,很多地方特色优势会逐渐丧失。建议统筹建立适合丘陵山区的农机服务,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积极培育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经营组织,由“简单耕作管理服务”向“农副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转变。同时,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推力度,紧扣农业产业和地理环境,开发引进更多先进农机具,助力果园机械化生产。
“农村电商服务驿站的建设,有效拓宽了‘山货出山’营销渠道,但因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成本偏高,拉低了市场竞争力。”通道万佛山镇木脚村村民吴菊凤建议加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扶持力度,打通农村“山货出山”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高长久希望补齐农村公共文化短板,并从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说,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优质化要求。同时,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整合数字文化资源,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提高服务的丰富性、便利性。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靖州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周成建议,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持、荣誉激励、培养扶持等举措,让更多的乡土人才“破土飘香”,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擎”作用。靖州县政协提案和学习联络委主任陆国忠希望拿出更多激励政策,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期盼也日益强烈。
芷江梨溪口乡人大代表补家文认为,目前城区及郊区的生活垃圾处理基本按照“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处理。但一些偏远乡镇依然采取就地解决的办法,既不科学,也不环保。建议组织职能部门调研论证建立偏远山区垃圾长效处理机制,按照片区中心乡镇修建垃圾集中处理厂、其他乡镇修建垃圾转运中心、村组设转运点的模式实现偏远乡村垃圾分片区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