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雷鸿涛 通讯员 李洁 李涛
放下锄头,脱贫户搬迁进城后,日子过得怎么样?
10月26日,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村”“乡”“县”三级示范安置区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会同县。来自怀化市及13个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组成的观摩团,来到位于会同县城的4个安置区“找答案”。
答案,就写在一张张笑脸上。
1,侯玉香拍抖音
镜头:
侯玉香是谁?
她64岁,会跳广场舞,也会拍抖音,她是会同县水岸绿城集中安置区的“城里人”。
见到观摩团到来,侯玉香心里乐开了花,就像见到了亲人。她对怀化市易迁后扶办主任田敏说:“田主任,你还记得我啵?”
田敏定睛一看,笑着说:“我永远把你记在我心中哦。”
今年上半年,田敏以“四不两直”方式走访该安置区时,曾主动走进她家与老人聊天。当时,侯玉香对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不够理解,在听了田敏一席话后,觉得这个“干部”没架子,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谈问题,说话中听,心里的“堵点”一下子就通了。
再次见到“老朋友”, 侯玉香对大家有说不完的话,从过去说到现在,说到未来。
“我以前住在团河镇向阳村的山里,那里‘很山很山’(偏远)。” 侯玉香说,她那时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体重只有35.5公斤,弱不禁风。
“也说奇怪,搬进城里来之后,我现在53公斤了。以前常生病,现在身体棒棒哒。”侯玉香这样一说,众人哈哈大笑。
住在山沟里,一到晚上,她就向家人抱怨“世道不公”。记者问:“现在呢?”
“现在晚上哪有时间生闷气,我天天晚上跳广场舞,前不久还买了跳舞机,自由自在得很。”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党的政策好,我现在也成了城里人。”侯玉香说,刚来城里时,也不习惯丢下锄头,买棵葱都嫌贵。现在,她也学着城里人自己“当老板”。
记者问:“做啥行当?”
她不好意思地说:“店就在安置区楼下的2号门店,有点乱。”一打听,原来她开了一家“废品回收店”。打开店门,里面除了一张桌子,还摆满了她收来的“宝贝”。“赚不了大钱,养家糊口没问题。”她说,儿媳妇在县城开了一家南杂店,女儿开了一家餐饮店,未来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甜。
见到观摩团就要离开了,侯玉香壮起胆子对田敏说:“田主任,我想和你拍条抖音呢。”
田敏欣然答应。两人在手机镜头前笑容满面。一条抖音拍好了,配上音乐发布后,侯玉香拿着手机笑呵呵地展示给众人观看。
“我们搬迁群众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田敏走时对侯玉香说。
延伸:
会同的决策者着眼于长远,不惜成本在城区建设安置区,为搬迁群众搬新家、乐新业提供方便。
会同县水岸绿城集中安置区位于城北开发新区的核心位置,对面就是会同汽车站,旁边就是县妇幼保健院,城北小学和会同一中距安置区300米,小区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台。该安置区安置了116户442人搬迁对象。
搬迁进城后,就业是关键。会同县发改局局长、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唐鉴峰介绍,会同在对搬迁群众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特殊劳动力群体就业等多渠道,在该安置区实现稳定就业共194人,实现了有意愿就业对象稳定就业率100%。
走进会同县水岸绿城集中安置区,记者见到的是一张张笑脸。
搬迁户吴明清说:“搬进城里,走上致富路。我们几十代人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搬迁户粟小群,搬进新家又有了新工作。她在楼下开了一家名为“西米发艺” 的理发店。“刚来城里确实不习惯,什么都要钱买。”她说,现在自己可以赚钱了,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2,明芬当老板
镜头:
徜徉在会同县山水龙城集中安置区,丹桂飘香。
安置区一楼的晨光文具、芙蓉书店两个门面连在一起,老板娘叫明芬。
“去年开的店,业务自己跑。”明芬说,虽然累点,但日子更有奔头。
明芬一家以前住在金竹镇石其村,搬进城里来之后,她琢磨着“找个事做”。
“安置区紧挨着育龙幼儿园和芙蓉小学,我想着可以做做学生相关的生意。”明芬打听到,会同县鼓励搬迁户自主创业,提供平台并有相关政策支持,于是选择自己开店当老板。
不远处,搬迁户吴细玲开了一家“山水蔬菜”的门店,专营各类食品。第一次自己当老板,她慢慢习惯了自己现在的新身份——城里人。“对面的芙蓉小区有1000多户就要入住了,将来我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延伸:
会同县山水龙城集中安置区,安置搬迁对象112户394人。该安置区建在县城中心繁华地段。旁边除了有育龙幼儿园和芙蓉小学,距离会同一中2.4公里,离中医院不到5分钟车程,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问题。安置区200米外有超市、酒店,方便搬迁户就业、出行、购物。
会同县多措并举,狠抓该安置区就业服务工作。会同县易迁后扶办常务副主任粟明坤介绍,除了加强技能培训外,该安置区鼓励搬迁户自主创业。在安置区一楼建有23个门面,对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搬迁户提供优先入驻的权利,并享有场地租金方面的优惠。同时,会同出台政策,对在县内首次创办微小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搬迁户,在场所租金、开办费和商标注册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目前,该安置区已有14人在县城开店实现发家致富。此外,该安置区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着力解决特殊劳动力群体就业。截至目前,该安置区搬迁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共189人,实现了有意愿就业对象稳定就业率100%。
3,谭建云住“江景房”
镜头:
每天傍晚,搬迁户谭建云都会去楼下的渠水河畔走走。在她看来,家门口就有“最美的风景”,看起来挺舒服。
谭建云住在会同县长田村集中安置区(望江居),该安置区就坐落在渠水河畔。
“亲戚来做客,都说我住上了‘江景房’,好羡慕。”谭建云笑眯眯地说。
现在,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谭建云负责带孙女。“读书也方便,孙女就在县城三完小读书。”谭建云说,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在一旁的长盛皮制品厂扶贫车间,张小兰正在制作手套。“在家门口就有事做,只要肯干,就有工资拿。”她说,这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
该安置区300米外,总投资2亿元的会同县侗苗医药康养园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2024年建成后,该项目可给安置区提供就业岗位100个。
延伸:
会同县长田村集中安置区(望江居),坐落在渠水河畔,安置搬迁户70户301人。
该安置区距离县城2千米,距离县人民医院1.5千米,对河是县林业产业园,距离会同县侗苗医药康养园300米,距离县城三完小1.2千米,方便搬迁户就医、就学、就业。
目前,长田村已经建有一个年出栏1.2万头生猪的养猪场,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机会150个。通过多措并举扶持搬迁户就业,截至目前,该安置区实现稳定就业159人,实现了有意愿就业对象稳定就业率100%。
据悉,为精准做好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各项工作,确保全市25796户103904名易地搬迁群众在“十四五”期间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战略新目标,怀化市易迁后扶办组织制定了《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规划》《2021年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计划》。
根据《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规划》,怀化将组织开展全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综合示范区”和“后续帮扶示范区(户)”建设行动。截至目前,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村”“乡”“县”三级示范安置区现场观摩活动,已经先后走进溆浦县、靖州和会同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就是要重整信心、检验成果、学习先进、推动工作,让大家知道差距在哪,倒逼工作前进,开局之年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田敏说。
“会同县安置区的选址好。” “会同的基础配套走在前列,就业与产业值得学习。”“通过观摩互动,我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下一步努力方向 ,更加坚定了信心”……当天的观摩活动结束后,观摩团成员各抒己见,大家对未来的易迁后扶工作充满了信心。